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创新方式提效能 生态环保见成效——我市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综述

2022-08-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 陆小洁 通讯员 梁卫斌 张美华   网络编辑:何美凡  

“贵港市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排全区第一、发放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奖金数排全区第一、突发环境事件数为零……”在近期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会议上,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汇报铿锵有力。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干、创一流”,精准发力,创新练兵、创新执法和创新服务,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提升。

创新练兵 提升执法实战水平

“现场培训生动有效,对实战很有帮助。”在“生态环境+公安”联合现场教学点,该支队工作人员陆香利说。

走出会议室,现场模拟教学成为我市环境执法业务培训的常态。培训通过邀请公安部门专家与生态环境执法骨干,到曾经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现场开展联合教学,模拟讲解案件难点问题,以直观的方式提升培训效果。今年以来,我市共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教学5次,培训环境执法人员130多人次。

以练代训,把执法练兵融入日常执法工作。我市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练兵“固定动作”,开展每月执法队伍训练、每季度全市案件评查、实行执法案件督办。桂平市、港北区均获得2021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开展区域交叉执法比武,是我市提升环境执法队伍实战能力的“利器”。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组织辖区各派出局开展交叉随机执法,并按查处环境问题性质和难易程度设定分值进行排名。在今年6月13日至17日的区域交叉执法中,检查企业97家,发现违法违规环境问题324个,责令企业立行立改问题264个。交叉执法提升了执法水平,排除了环境隐患,有力地推动企业规范管理。

创新执法 高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移送公安部门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2起,居全区第一,突发环境事件数为零,全市环境安全得到保障,这得益于联动执法。

今年以来,我市改变以往由生态环境部门调查结束后再移送公安部门查办的工作方式,对难以固定证据的重大案件,生态环境与公安两部门同步开展调查,检察部门提前介入,提高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效率。

5月19日21时,根据群众举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与公安部门人员同步赶到现场,联合查处平南县某非法加工厂,现场控制嫌疑人7人,查获危险废物“铝灰”260吨。市、县检察部门提前介入指导案件办理,自治区公安厅、生态环境厅派专家到现场指导。“现场检查、固定证据、移送公安部门立案,全程不到24小时,办案效率明显比以往提升了,自治区、市、县生态环境、公安、检察部门高效联动,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波说。

危险废物鉴别时间长,是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普遍遇到的难题。“以往发现危险废物,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1个月以上才能出报告,执法部门必须凭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影响了办案效率。现在,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分析固体废物的成分,结合嫌疑人的供述,现场检查情况,出具鉴别初步意见,加快办案速度。”桂平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纪道说,今年6月下旬,查处桂平市1起危险废物倾倒案件,鉴别机构3天内出具初步鉴别意见,生态环境和公安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办案措施,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

针对近年来各地高发的危险废物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违法犯罪案件,6月中旬,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生态环境、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共同参与“迅雷行动”,对全市开展环境违法犯罪排查。除了“陆上”打击,执法还延伸到“水上”,加强码头固体废物输入情况进行排查。在水运繁忙的平南县,平南生态环境局与平南县交通运输局、平南海事处联合组织全县码头企业代表召开专项整治会,宣传法律法规,告知码头业主存在非法装卸转运废机油、铝灰等危险废物行为,一律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创新服务 促进企业自觉守法

重大项目“提前送法”。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项目“未批先建”将按投资额比例进行处罚。

“部分投资额较大的重大项目 ,出现相关违法行为往往面临百万甚至千万元的罚款,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主动服务十分,就能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飞表示。

为促进企业自觉守法,今年以来,市环境执法部门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了解全市重大项目动态,主动“提前送法”服务重大项目20个。

源头治理助企学法。为规范木业企业制胶工艺,我市研究出台《贵港市木材加工企业生态环境指导意见》,指导企业环保设施升级改造。4月12日,参加全市木业企业发展现场会的178家木业企业负责人现场学习了规范化制胶工艺及技术。“这次现场会让我们掌握标准的制胶工艺和技术,今后可有效避免出现环境违法。”某企业负责人李老板说。

专业指导护企守法。我市在产业园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环保管家”,对拟入园项目开具初步环评审查意见,帮助投产企业巡查环境检测、环境管理、设施运行等,形成问题清单,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环保守法成常态。今年上半年,“环保管家”共帮助园区排查问题34个,指导整改企业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