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我市畜禽养殖推行“准入标尺”实现绿色发展双赢

2025-11-0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陆颖敏 通讯员温志杰  

贵港讯 10月30日,小雨淅沥。在港南区木格镇平悦村的广西贵翔农牧有限公司内,记者透过实时监控屏幕看到,3000头母猪在洁净栏舍里悠闲进食,养殖场内空气清新,几乎闻不到传统养殖场的异味。

这家今年9月投产的现代化养殖企业,正是我市推行《贵港市畜禽养殖项目准入实施方案(试行)》后首批受益的典型代表——其凭借“微生物+漏缝网床”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粪污全域“零排放”。

走进厂房,传统养殖场常见的污水横流景象不见踪影。“‘微生物+漏缝网床’技术从源头解决了养殖污染。”该公司负责人全开介绍,网床设计让猪粪直接落入下方集液池,搭配专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物,无需大量清水冲洗,用水量较传统模式降低90%以上。按3000头母猪存栏规模测算,仅此一项技术每年就能节水680余吨。

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在保障供给、促进增收中作用显著,但部分区域也存在布局不合理、粪污利用水平低、治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制约产业绿色转型。为破解养殖与环保的矛盾、践行“两山”理念,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上述准入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创新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结合流域整治与养殖规划,将郁江、西江主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管理范围线外延400米内区域,以及土地承载力超90%的乡镇划为限养区;二是建立规模以上养殖用地部门联合预审机制,严格把控准入关;三是按畜种细化粪污处理主推模式,提升方案实操性。

该方案实施以来,有效规避了畜禽养殖项目“先污染、后治理”的风险。今年以来,我市已依法审批养殖项目环评21个,新增环评登记449个,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30位,实现了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准入方案不是‘紧箍咒’,而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导航仪’。”全开深有感触,标准化养殖不仅改善环境,还降低了疫病风险——公司投产后,母猪群健康度良好,仔猪成活率显著提高。在他看来,方案实施将推动资源向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的企业集中,“未来的养殖竞争,本质上是绿色发展能力的竞争。”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科长谭巧琴表示,方案实施后,该局将进一步加强畜牧业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项目准入并落实联合预审机制,杜绝不合规、高污染项目落地;同时,规范养殖生产行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种养结合模式,鼓励养殖粪污就近就地消纳利用,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