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转中,垃圾处理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据市环卫处信息,贵港城区每日出动400余名环卫工人、300余辆作业车,清理垃圾超490吨。这些垃圾去哪了?近日,记者走进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探寻垃圾“变身”清洁能源的奥秘。
该基地位于港北区大圩镇,前身是贵港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过去,传统填埋模式虽能处理垃圾,却存在占用大量土地、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臭气干扰周边环境等问题。

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外景。
2012年,北控水务(广西)集团有限公司对其升级改造,依托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将其打造成广西首个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处理于一体的“城市矿山”。
如今,该基地以废弃物处理“集约化、协同化、闭环化”为目标,年处理固体废物超4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始终保持100%,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焚烧发电占比达89%,最大限度达成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贵港构建循环生产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入动力。
垃圾转化为能源并非空谈。在该基地,1吨垃圾可产生450度电,足够1台空调连续运行300小时。
“通过焚烧发电,我们将垃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日处理垃圾900多吨,日发电量达36万千瓦时。按设计标准,当日处理垃圾量达1200吨时,年发电量将超1.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节约标准煤4万吨——这串数字背后,既是港北、港南两区及乡镇每日900吨生活垃圾的高效处置,更是贵港对“双碳”目标的积极践行。
该基地内,垃圾的“能源转化之旅”充满科技感,每一步都精准可控。
在卸料大厅,环卫车将垃圾倒入巨型垃圾仓,生活垃圾在此经过5—7天沥水、发酵,为后续焚烧作准备。卸料大厅采用先进负压运行技术,像“密封盒”一样锁住臭气,避免影响周边环境。
在吊车操作室,工作人员操控巨型吊车,将发酵后的垃圾精准送入焚烧炉。炉内温度高达850℃以上,垃圾在高温中开始“变身”。
中控室内,技术人员紧盯大屏幕,通过DCS系统实时监控焚烧炉内火焰跳动、烟气成分变化等数据,精准调控风量、温度,确保燃烧效率与环保指标双达标。

中控室内,技术人员工作场景。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采用“SNCR炉内脱硝+半干法+干法(消石灰干法)+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的国际先进工艺处理,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优于国家标准。
经这套流程处理,不仅能彻底消灭垃圾携带的病原体,还能使垃圾减量80%、减容90%;产生的热量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这座“绿色工厂”正以科技之力,为贵港打造“无废城市”持续注入绿色动能,一幅更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