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桂平市:“体育+”激活民族团结“一池春水”

2025-08-2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图/文 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通讯员 黄立海  

7 月 15 日,桂平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暨“小稻香杯”足球邀请赛在石龙镇新村小学足球场开赛。

“加油!加油!”8月9日,2025年广西少年儿童武术套路锦标赛在桂平市火热开赛。观众席上,各族群众自发组成加油团,无论哪支队伍登场,都报以热烈掌声——欢呼声中没有地域之分,唯有对少年武术爱好者的认可与鼓励。这生动一幕,正是桂平市以“体育+”为纽带,激活民族团结“一池春水”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桂平市通过阵地建设、赛事活动、文旅融合及产业发展等多维举措,让体育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桥梁。在一次次呐喊助威中,在一场场竞技切磋里,不仅凝聚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更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运动激情中愈发深入人心。

体育+赛事:点燃民族团结热情

今年以来,桂平市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运动场上绚烂绽放。从乒乓球、足球到滑板、武术,再到备受瞩目的“村BA”,各项赛事成为各族群众交流融合的舞台,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乒乓球赛上,140余名各族运动员以球会友,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来回穿梭,传递着团结与友谊,选手们在切磋中增进了解,彰显团队精神。民间足球争霸赛、稻香杯足球超级联赛中,各族球员默契配合,奔跑射门;场外观众不分彼此,为精彩瞬间欢呼。

2025年“村BA”球王争霸赛广西桂东南选拔赛掀起热潮,来自贵港、玉林、梧州等地的24支乡镇球队参赛,还邀请贵州台盘乡参与开幕式。现场既有激烈对决,更有民族文化交流,贵州少数民族特色表演与本地民俗交融,啦啦队的呐喊声,也成了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广西青少年滑板锦标赛、广西少年儿童武术套路锦标赛中,青少年选手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充分体现了各族青少年在体育舞台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赛事不仅是技艺舞台,更搭建了各族青少年交流互动的桥梁,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播撒在心田。

体育+阵地: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在西山脚下的健身广场,每天清晨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瑶族大妈跟着音乐跳健身操,汉族大爷在一旁打太极,壮族青年组队打羽毛球。“自从有了这些场地,各族群众碰面的机会多了,谁家有事,大家都主动搭把手。”经常在此运动的覃女士说。

如今,桂平市体育阵地成为各族群众日常互动的“连心桥”,大家在运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近年来,桂平市加大公共服务建设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场地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篮球场2566个、足球场104个、排球场247个、羽毛球场371个、乒乓球场2394个,以及健身步道25条。

体育+文旅:释放民族团结红利

今年以来,桂平市借势体育赛事热潮,串联起西山泉旅游度假区、西山风景名胜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等核心景点,打造多条旅游精品路线。来自各地的各族参赛选手和游客从竞技场走向景区秘境,在观赏武术、足球等赛事之余,沉浸式体验桂平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实现“观赛+游览”的多维互动。

在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来自云南的彝族游客张先生一家刚看完滑板锦标赛,又忙着体验漂流。“景区对参赛游客有优惠,我们玩了3天,不仅看了比赛,还体验了壮族织锦,太值了!”为让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当地推出系列惠民政策:赛事专属门票3日通用制、“两广一家亲”住宿餐饮优惠等,精准惠及参赛群体与游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桂平市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80亿元,同比增长10.19%。

体育搭台聚人气,文旅唱戏促融合。各族群众在共享赛事盛宴、畅游桂平山水的过程中,既加深情感联结,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让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体育+产业:铺就民族共富路

“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位于木乐镇的桂平市闪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工作的瑶族村民覃丽文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作为拥有“中国休闲运动服装名镇”“全国特色小镇”双品牌的乡镇,木乐镇5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在体育赛事的带动下愈发红火。覃丽文所在的公司,专门生产赛事运动服,产品远销东南亚。“厂里有壮族、汉族、瑶族的工人,大家分工合作,像一家人一样。”她说。

近年来,木乐镇创新“赛事搭台、产业唱戏”模式,推动体育赛事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镇已聚集纺织服装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473件、自主品牌108个,年产量突破3亿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非洲市场,形成从面料供应到成衣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借助体育赛事的热度,木乐镇进一步激活产业活力,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纺织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让大家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从车间里的忙碌身影到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木乐镇以产业为纽带,将各族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共同发展中增进民族情谊,让“体育+产业”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铺就共富之路的强大引擎。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