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儿子就在我所任教的小学读一年级,他是班里的“差生”,他自己说是班里倒数第五名。
当老师跟我反馈他在校的表现时,我很焦虑,好像在我的预料之中,又在我的预料之外。说他的语文、数学都不完成作业,上课不会听课,写字又难看。
我反思自己,确实按照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学前儿童只需要养成习惯,不需要写字写作业,我照单全做了,没有额外要求他学拼音、算术、写字。确切地说,他是从零开始。
没想到的是,他的同班同学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很卷了,拼音、写字、阅读、算术样样都学了,难怪我的孩子成绩排名倒数。
记得上小学之前,他是个“孩子王”,有勇有谋,在小区里,小到两三岁的孩子,大到60多岁老人都是他的朋友。他把自己打扮成军人,穿上军装,拿着玩具枪械,在小区里打游击,他的角色就是一个妥妥的司令官,指挥手下一帮孩童。
自从上了小学之后,玩还是贪玩,但是没有之前的气宇轩昂了,天天耷拉着脑袋,很不自信的样子,说话都是小小声的,有时候问多了,干脆不出声。
我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慢慢地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反省自己,重新树立他的自信心。
每天我都对他说:“妈妈很爱你,你知道吗?”他总是很认真地回答:“我知道。”我以前要看他的作业,各种理由不给我看;现在我说咱们一起做作业好吗?他很乐意坐在我身旁,先反思昨天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写今天的作业,再总结今天比昨天进步的地方。有时候他分析自己很到位:数学是粗心,把加法看成减法,有时候忘记退位和进位;语文是拼音和看图写话不行;书写不行,字不好看,涂改多,他能正确认识自己,我很高兴。我说:“你比别人迟学了4年,现在能有这个成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他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渐渐地,他由不知道写什么作业到知道要写作业;考试由E等级到A等级。我又说:“你只需要跟自己比,不用跟别人比;今天跟昨天比,有进步就行了。”我看到了他的努力。
发现他看一本书,说这本书很好看,我就买了一系列的书给他看,比如《淘气包马小跳》《中华上下五千年》《米小圈》《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以及“寻宝记”系列。发现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对军事也兴致勃勃。以前我们家有电视,他放学回来就看电视;现在电视坏了,他就专注看书。这个暑假,他看了不少课外书。
我发现他还很爱下厨,做荷包蛋最拿手。早餐和中餐有食材的话,他都会自己做,甚至做我俩的中餐,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我觉得特别好吃。他说:“要把妈妈宠成最幸福的公主。”我听了挺欣慰的。
他很爱画画,画画课很准时去上。家里的拖鞋太单调,他画上了眼睛、嘴巴和牙齿,死气沉沉的拖鞋马上变得生动起来。家里的玩偶乌龟开了3个口子,他拿针线把它缝起来;我买的书柜,不会安装,都是他敲敲打打,把每个螺丝拧上去;他做的手工枪械、坦克模型非常形象,线条流畅,就像仿真的一样。
他经常念叨自己有很多优点:画画、做手工、游泳、打篮球、阅读。我总是肯定他,有那么多优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不能以尖子生的标准去要求他,只要他有自己的热爱,并从中得到快乐,就可以了。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或者一个士兵,我觉得就凭他那一腔热血,已经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