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荷香满溢民族团结路

2025-07-1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实习生 覃雨欣  

夏日清风拂过荷塘,千亩荷花次第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在绿叶映衬下摇曳生姿。近日,以“我芳香两千年 只为等你来”为主题的贵港市第十五届荷文化系列活动在市区新世纪广场开幕。这场延续了15年的文化盛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赏荷之趣,成为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各族群众在荷香氤氲中赏美景、话团结、叙深情,让民族团结之花与荷花一同绽放。

活动现场,非遗国潮魔术表演将荷花、油纸伞、社坡腐竹、桂平乳泉井酒、平南县竹木芒藤编等元素巧妙交织。这些承载民族智慧的文化符号,在魔术师手中化作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生动注脚,绽放出交融共生的光彩。

文化展示与体验区同样精彩纷呈: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引得众人驻足拍照;非遗编织与创意剪纸等手工艺品,则将荷文化与非遗文化巧妙融合,让观者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贵港甄选”区域公共品牌展销区,不仅陈列着我市依托“荷”资源发展的本地特产,更搭建起促进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交流平台。商家热情推介,市民精心选购,各族群众在交易互动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这些融入“荷”元素与民族印记的作品,早已超越孤立的文化符号意义,它们在潜移默化中诉说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成为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生动见证。

“荷花象征纯洁,就像法律的公正;荷叶相连,正如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参加开幕仪式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卢彦,胸前的团徽在荷塘布景前格外亮眼。她提起近日在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荷法护苗”活动,“我们给各族学生讲法律故事,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讲廉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荷法护苗”已成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特色品牌,通过家庭、学校、司法等“六大保护”协同发力,为各族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空。

这样的“润物细无声”,也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市民族中学教师黄少宝深有感触,她在市民族中学的“同心文化展廊”里,给学生讲解荷与民族团结的寓意:“同学们请看,这朵荷花的花瓣紧紧抱在一起,就像我们56个民族,缺一不可。”该校非遗展厅的陈列橱窗里,壮族学生制作的绣球与瑶族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映成趣。“我们把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校本选修、主题教育搬进课堂,在‘三月三’文化节上,汉族同学学对山歌,壮族同学教抛绣球;非遗课堂里,大家一起学竹木藤编织、彩灯制作,不知不觉就成了一家人。”黄少宝笑着说。近年来,该校先后荣获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试点学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性学校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我市大力挖掘“荷文化”,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荷为美,用“和”的品质、“廉”的节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倡导“和为贵”精神,探索“五户四联”等机制。以“莲”寓“廉”,大力弘扬廉文化,并通过用好廉石码头、陆公井等景点,打造荷廉文化品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以荷为媒,我市依托荷美覃塘等景区及“荷城大舞台周周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月月讲等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荷为业,发展荷产业,开发荷美食,建设藕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物质基础。

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就是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个多民族聚居村,依托荷美覃塘核心示范区发展莲藕特色产业和生态观光游,让各族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中,我市还创新打造了多个特色品牌:平南县成立广西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凝聚社会力量,搭建互动平台,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市图书馆建成的“红石榴书屋”,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新地标,为各族群众搭建起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