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双节同庆。北部湾畔的非遗街区开街人流如织,首府南宁的戏台好戏连连,桂东闹市中的非遗美食令游客食指大动……双节期间,全区各地推出以“传统文化+互动体验”为主题的多项“非遗+”特色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古今交融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感悟家国情怀。
10月6日傍晚,南宁市高新区相思小镇灯火渐明,“非遗奇妙游园会”打造了一场浪漫的中秋之约。鼓楼上的广西十二世居民族纹样展中,各民族的特色纹样集中亮相,这些或绚烂、或繁复、或灵动的纹样,蕴藏着各民族的衣冠密码。不少游客驻足细品,在灯火与纹样的交织中,感受八桂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来游园的游客,不仅可以领取一盏河灯逐波而放,还可以体验扎染、竹编、壮锦、陶艺、拓印等项目,在指尖流转间品味非遗技艺的匠心韵味。
10月2日早上,南宁戏曲博物馆内丝竹悠扬,戏台前座无虚席,坐满了扶老携幼的观众。粤剧《花好月圆》《梦会太湖》《摇红烛化佛前灯》经典选段轮番上演,演员们水袖翻飞、唱腔婉转,观众沉醉在丝竹声中。国庆节当日启动的“庆双节非遗歌会”上,武鸣壮族山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龙海及其弟子顾永锋演唱《布壮生活红似火》,勾勒八桂大地火热的生活场景;那坡壮族民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艳及弟子们组合演唱《壮美春江水》,吟咏祖国南疆山河秀丽。刚柔之间尽显山歌的独特韵味,瞬间点燃了节日的热烈氛围。现场的互动区同样热闹,“茶韵非遗”体验台茶香袅袅,市民在茶艺师指导下体验中秋茶俗;邕剧脸谱勾勒、古琴文创雕琢、传统月饼品鉴等活动前排起长队……南宁戏曲博物馆化身为一座“可听、可看、可品、可体验”的传统文化体验空间。
南宁市路桥融创茂将多项非遗技艺搬进现代商圈,让商业空间变身“非遗秀场”,打造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日盛宴。从10月1日至6日,每当夜幕降临,该商场1号门外广场便围满等待“开秀”的人群。灵动的“凤凰”伴着烟火腾空而起,翱翔天宇,生动演绎出《诗经》中的浪漫意境,引得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因热播剧《藏海传》而“破圈”的“药发木偶”也来到南宁,烟火轮转,木偶在星雨中起舞,在璀璨光影中演绎奇幻与震撼;川剧变脸艺人表演“变脸喷火秀”,每一次转身的精彩变幻间,展现出传统技艺的精妙;矫健的龙狮在夜色中翻腾跳跃,舞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该商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双节期间引入非遗表演,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文化生活,更能让大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0月1日,合浦县月饼小镇非遗街区开街。通讯员 林启波 摄
10月1日开街的合浦月饼小镇非遗街区,成为双节期间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非遗街区以“海丝文化+非遗+月饼IP”为核心,打造集吃、逛、玩、学、购、演于一体的文旅空间。开街当日人流如织,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仅能体验月饼DIY,还能在轮番上演的“非遗零距离”互动秀中,领略古筝、山口木偶戏、川剧变脸等非遗艺术的魅力。街区还推出海丝非遗馆、月饼文化展示馆与科技馆联动开放的新模式,为游客带来“非遗+科技”的新颖体验。为期三天的桂粤黔滇青少年街舞交流活动中,来自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省区的选手不仅以舞会友,还在月饼小镇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在参观海丝非遗馆精巧的角雕作品和精美的贝雕画后,来自云南的选手张力文告诉记者:“今天看到传统手工艺打造的角雕和贝雕,让我明白了艺术不只有动态美,还有静态美。”
合浦月饼小镇非遗街区沿线设有非遗商户。记者 谢琳琳 摄
节日期间,贺州市远东商业街非遗广场热闹非凡,非遗美食展增添了节日的烟火气。活动现场,10项贺州非遗美食通过精美展板亮相静态展示区,其传承故事吸引众多市民驻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台,现场演示酿菜、油茶等制作技艺,讲解背后的文化典故;“客家百菜酿”“养生莲藕宴”“贺州风味宴”特色宴席惊艳亮相,丰富的菜品勾勒出贺州饮食文化脉络。互动环节更是人气爆棚,市民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酿菜、打油茶,非遗美食灯谜墙前市民踊跃猜谜,赢取小吃与文创礼品。20个非遗美食展销展位与远东商贸美食城联动,“贺州非遗美食”授牌商家推出双节套餐,让市民在寻味非遗中尽享团圆欢乐。
报纸版面截图。
作者:记者 谢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