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甘蔗收割机多省心多快呀,起码抵得上十多名壮劳动力,还不受天气变化折腾,真是农民的好帮手!”11月13日,覃塘区石卡镇方竹村的蔗田里,禾二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东宇对穿梭作业的农机心动不已。当天,2025年贵港市糖料蔗收获新机具推广演示会在这里举行,12家农机企业的新机具轮番亮相,它们如“钢铁战士”般列阵蔗田,在“嗡鸣”声中各显神通,收割机、堆蔗机、转运车协同作业,一旁围观的种植大户端详每一台机器,根据自家蔗田需求物色合适的“得力助手”。
农机轰鸣的背后,是我市深耕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农机化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机装备向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跃升。如今,73.8万台(套)农业机械遍布城乡沃野,415.3万千瓦农机总动力驱动“甜蜜事业”与“粮袋子”双丰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61%、稳居全区第二,其中水稻机械化率89.9%、排名全区第一,一幅“农机闹沃野、科技助丰收”的画卷在浔郁大地上徐徐展开。
水稻全程机械化领跑全区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以前种稻收割靠人力,种30亩稻子,育秧、插秧、收割要雇10多个人,弯腰弓背忙半年;现在智慧农机来帮忙,5台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就能种200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李付生道出了我市水稻种植变革的关键。
贵港水稻机械化的“领跑地位”,源于层层递进的示范创建。2019至2021年,港北区、港南区等四地连续三年创建为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现“三年连创、全域覆盖”的跨越。2022年,贵港更是摘得广西第一个“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设区市”,填补广西设区市整建制创建的空白。同年,广西首个集育秧、烘干、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平南县东部水稻产业中心建成投用,至目前像这样的区域性水稻产业平台已在全市布局11个,形成“育耕收烘加”全链条服务体系。这些产业中心年服务面积超20万亩,带动每个中心年均增收30万元以上。
在港北区大圩镇的益农水稻智慧农场,科技的力量更显震撼。近日,该农场正迎来晚稻收割,经测算,这片采用无人驾驶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再生稻全年两季总产量突破1000公斤,现场参与测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俯身查看稻穗后点赞:“这片稻田历经2次台风考验仍实现高产,是技术与品种的双重胜利!”作为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益农水稻智慧农场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建设,引进北斗导航与智能农机装备,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运作,无人农机的应用综合估算每亩可节约成本约200元,极大降低农业种植对人力的依赖。
目前,我市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排名全区前列,去年全市水稻机耕、机收面积均超310万亩,工厂化育秧覆盖30万亩,机插秧面积222万亩,为粮食安全筑牢“机械屏障”。
糖料蔗机收攻坚破局
甜蜜事业添动能
糖料蔗是贵港农业的“压舱石”,全市年种植面积超40万亩,但长期以来,“砍蔗难、运蔗贵”的人工瓶颈,让“甜蜜事业”面临发展困境。如今,随着糖料蔗机收三年攻坚行动的推进,甘蔗种收正加速迈入机械化时代。
在方竹村甘蔗机械化收获演示现场,十几台机器同时在蔗田里轰鸣作业,割堆机将切断的蔗秆归拢,联合收割机切割、输送、集蔗“一步到位”,蔗田旁不远的广场上还摆放着专门去叶除杂的机器,不同的机械分工合作,在蔗田奏响丰收的乐章。
据了解,2014年以来,我市建成甘蔗“双高”基地11.2万亩;去年全市拥有甘蔗生产机械1500台套,机种服务面积15.2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1%。在甘蔗机械化收割方面创新推广4种分步式机收模式,建成23个除杂中心和18个高效机收示范基地,去年榨季机收率达10.19%,跃居全区第一。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蔗农购机用机更有底气。针对蔗农购机、用机难题,我市落实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项目7248.75万元,通过“演示培训+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模式,推广农机落地应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我们将聚焦机收瓶颈,加大先进机具推广力度,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技术培训,助力蔗农增收与糖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华源表示,机械化普及推广能让“甜蜜事业”甜度更浓。
智慧农机开创新局
科技为农插上翅膀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智慧农机正重塑贵港农业生产模式。2020年,广西首个“滴滴农机”平台——贵港农机App上线,农户轻点手机就能完成“下单”,农机手精准“接单”,开创智能农机应用先河;2024年,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建成,入选自治区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在覃塘区黄练镇杰楠甘蔗智慧农场,蔗地数字化管理、精准化施肥、智能化监测病虫害已成为常态,“蔗芋套种”模式实现“一亩双收”,更打造出生态农业样板。
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中普及速度正在加快。2024年底,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智能育苗机械手等3000多台套先进设备落户贵港,推动农机服务从“传统作业”向“智能高效”转型。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猪场智能环控与精准饲喂系统”“甘蔗全程机械化装备优化”等项目申报广西“赋能”行动计划,为农机化注入科技活水。
夕阳西下,蔗田的农机轰鸣声渐渐平息,满载的运蔗车驶向糖厂;稻田边上,烘干中心的设备仍在运转,金黄的稻谷散发着清香。73.8万台农机的轰鸣,是贵港农业现代化的奋进号角;粮糖双丰的硕果,是科技赋能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贵港正以农机化的加速度,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作者:全媒体记者郭晓枫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