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市精神文明办领导干部和近30名群众一起,共读孔孟文化名篇。朗朗书声中,乡村夜色更美。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构筑浔郁大地精神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上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道德讲堂”,广大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及城乡群众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精心谋划见高度,名师讲学引共鸣
作为我市道德讲堂的组织者,市精神文明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灯塔”。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高度,2024年起,我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捧”上道德讲堂,邀请名师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六个方面陆续授课。
贵港市道德讲堂所邀请的主讲嘉宾,在业内有一定建树,主要有师从先圣屈原后代、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毕生追求的公益机构讲师王西胜,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专家及文化学者王宝寨,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普及委员会委员邵雅忠等。他们从法治、礼治、德治、道治层面,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及最终落地的表现,引导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将法治与礼治、德治、道治灵活运用,善于发现和合共融、和谐共存、并育不害、并行不悖之美,引导广大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境界,实现个人正向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时代一起进步;讲述经典文化的力量,分享他们长期为社会各界义务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分享青少年成长和现代企业导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收到良好成效的生动例证等,每一场都提心振气,引起强烈共鸣。比如,听了“法、礼、德、道”讲座后,贵港市政法战线干部胡鸿鸣说:“老师讲述了法治中国建设如何与礼治、德治和道治相融,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和思考,促使我们创新思维,开拓视野,面对治理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信仰迷失、诚信缺失等现象,有了新的智慧和精神指引。”
线上线下讲名篇,立体传播惠万众
我市道德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场至今已举办8期,参加人员包括党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贵港市家庭教育专家智库成员、企业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学校师生、群众代表及志愿者等,现场聆听人数约4000人,每一期均设行感恩礼、互动及共诵经典环节,有时穿插经典文化歌曲,讲堂严肃而生动。在贵港市精神文明办的努力下,每一期道德讲堂讲授的内容,不仅获得市本级全媒体的报道,还获广西云及《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上级主流媒体报道。
现场聆听的“文化福利”,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每场道德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场活动均全程录像,并被制作成精美视频课件,陆续在“文明贵港”微信公众号上播放,全网可学,让更多学习者用心领悟和践行,从中悟到千古传世的《论语》劝忠劝孝、劝善止恶,维护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圣贤经典浓缩很多内容,要稳住心态,由心而入,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正气结合起来,为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星星之火已燎原,古典新风正相宜
我市道德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场,从线下来到线上,再往基层延伸,“花”开美丽浔郁大地。
每一期道德讲堂结束后,市精神文明办都在城区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会,并倡导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两年来,城区及各县(市、区)已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会60多场。今年9月起,贵港城区定期于每周四晚开办公益“幸福小课堂”,吸引不少热爱学习的干部和市民群众前来学习。
市精神文明办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刻画出文明与进步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美丽场景。
今年5月起,市精神文明办工作组开始下乡调研,选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港北区贵城街道震塘社区、荷城街道中山社区、布山街道六八社区、大圩镇石古村、武乐镇水石村和武乐村、中里乡吉龙村,港南区江南街道大松石社区、桥圩镇振兴社区、八塘街道高岭村和湴村社区、瓦塘镇鹿山村、新塘镇三岭村,覃塘区覃塘街道覃塘社区、三里镇双凤村、黄练镇张团村,陆续推广移风易俗工作。宣传活动时间为今年8月至12月,至今已在15个村成功举办,近万名群众热情参加活动。每场表演节目有手语舞蹈《生命之河》、移风易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书签知识问答、小品《要彩礼》《百善孝为先》、诵读经典《论语》《弟子规》、全体人员大合唱《歌唱祖国》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相结合,推进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同时,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在引领乡村男女老少共诵经典的同时,引导群众结合现代生活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共树时代新风,深受群众欢迎。
作者:全媒体记者 张日芳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