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连日来,在丰沛雨水的滋养下,全市各地甘蔗长势喜人。农民趁此良机,借助机械化力量,掀起甘蔗中耕施肥培土热潮。
5月21日清晨,覃塘区蒙公镇凌寺村仍被晨雾笼罩,甘蔗种植大户詹寿军与表弟卢成已开启忙碌的一天。在詹寿军500亩的甘蔗地,卢成驾驶培土机来回穿梭,培土机迅速切翻松土,将杂草埋入土中,随后培土犁耙泥土均匀覆盖在甘蔗根部。1小时作业后,10多亩甘蔗行间均挖出深沟,杂草被粉碎。同时,耕松的碎土将新施的肥料与甘蔗根部一同深埋,实现了中耕、碎土、除草、培土等多道工序的一体化完成,土壤细碎且覆盖土层厚实,工作效率极高。
“我种植的甘蔗行距是1.4米,使用机械中耕培土,每台机器每天能培土70多亩,以前靠人力,每人每天才培土2亩地,现在省时又轻松。”詹寿军告诉记者,10年前,他开始承包土地种甘蔗,为提高耕种收效率,陆续添置耕地机、耙地机、培土机、分步式除杂机等设备,甘蔗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
与此同时,在港北区大圩镇的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负责人李汉才也在感叹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 眼下正值早稻分蘖拔节的关键期,李汉才正忙着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装药、起飞、喷洒……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飞行,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均匀地散落在绿油油的禾苗上。
李汉才介绍,今年种了2000多亩早稻,每台无人植保飞机每次可载重75升药水,2分钟完成1亩稻田喷药,日作业量达400余亩,是人工效率数十倍。农场还配套有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种地省心省力。
农业机械化不仅提升效率,更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据市农机中心统计,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61%,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9%,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1%。2024/2025年榨季,我市作业的甘蔗联合收获机有12台,分步式除杂设备22台。全市糖料蔗进厂蔗163.52万吨,机收蔗16.67万吨,占比10.2%。2024/2025年榨季,甘蔗机收占比贵港市排名全区第一,比全区平均水平4.72%高出5.48个百分点。
作者:全媒体记者姜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