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春耕季,港北区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全力跑出春耕生产“加速度”,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3月3日,笔者走进港北区庆丰镇新圩村种粮大户曾允科的育秧基地,只见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摆放好秧盘、覆盖无纺布,用泥土压实固定,高效地完成育秧工作。
“预计二十天后,这些秧苗就能长得又好又绿,到时候就可以进行机械插秧了。”曾允科介绍。他们采用工厂化育秧和大田育秧相结合的方式,在育秧工厂完成播种、催芽后,再将秧苗搬到田间进行大田炼秧。通过使用无纺布育秧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温保水,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今年,他种植水稻面积从原来的500多亩扩大到1200多亩。
为保障育秧工作的顺利进行,庆丰镇乡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各个育秧工厂提供科学指导。在贵港市庆丰河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乡村科技特派员马军文正在指导种植户进行科学育秧,积极解决他们在育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力提升水稻生产质量,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通过指导农户选种、浸种、播种及秧苗管护等工作,为全镇早稻生产做好充足准备。”马军文说。目前,全镇6个育秧工厂陆续开展育秧工作,计划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
与此同时,位于港北区大圩镇的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正热火朝天地开展机械化育秧工作。一排排秧盘沿着自动化流水线依次经过填土、浇水、铺种、施肥等工序,最终制成的秧盘“成品”被移放到暗房进行催芽。该合作社采用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每天可完成8000至10000盘秧苗的制作,可满足400至500亩地的需求。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该合作社还接受外地秧苗订单,销往南宁、崇左、百色等十多个城市。
近年来,港北区通过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化育秧等新技术,不断推动春耕生产向现代化迈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科技动力。目前,港北区拥有18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配备育秧流水线、床土等设备60多台(套)。开春以来,已备好育秧床土、基质泥4.6万立方米,秧盘160万个,稻种24万公斤,单季育秧能力达到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