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近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秋季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黔江增殖放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170万尾,稳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
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法向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促进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恢复,优化水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自2020年首次实施增殖放流以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开展21次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及四大家鱼1413万尾,其中放流自主繁育鱼苗超过200万尾,对提升流域鱼类资源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维护珠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严格落实水生态保护要求,组织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红水河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保护,攻克了包括长臀鮠、暗色唇鲮、多线盘鮈、长鳍光唇鱼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乌原鲤等在内的10余种珍稀、特有及经济鱼类人工繁育技术。此外,该公司科研团队持续开展斑鱯、卷口鱼、伍氏盘口鲮等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育试验攻关,不断更新、优化繁育技术,提高鱼苗孵化率、存活率和生长率。目前该公司已建立健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具备批量繁育放流红水河流域珍稀特有鱼类的能力。
作者:樊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