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南县马练瑶族乡新利村,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漫过山头,石崖屯的瑶族村民李阿姨走到院角的水龙头前,轻轻一拧,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以前挑一担水要爬半座山,现在多方便!这都是经远代表跑出来的好日子。”老人笑着说。
村民口中的“经远代表”,正是平南县、马练瑶族乡人大代表,新利村党支部书记陆经远。自2017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扎根瑶乡,从解决“喝水难”到点亮“致富路”,从盘活“绿色银行”到托起“教育希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待,成为瑶山振兴“领头雁”。
翻山越岭探水源,村民喝上“清甜放心水”
新利村位于大五顶林场深处,12个屯散落在群山之间。2021年以前,石崖、六妹等偏远屯的430多名村民,喝水全靠翻山去山涧挑水。“来回10多分钟,路滑时还摔过跤。”陆经远记得,第一次到石崖屯调研,村民端来一大碗水,“喝到嘴里略微发涩,可这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干净的水了。”
图为陆经远(右一)在新利村国章屯人饮项目现场了解水质情况。全媒体记者陆颖敏 通讯员吕美霖摄影报道
“人大代表就得为人民说话、办事。”陆经远把这话刻在心里。2022年初,他带着村干部组成“寻水队”,一头扎进了深山。山高林密,没有路就砍树枝开道;崖壁陡峭,就手拉手往下探。有次暴雨后勘察,他踩着湿滑的石头摔了一跤,膝盖磕出淤青,却笑着爬起来说:“找到水,这点疼算啥!”
3天跑了2个山头,终于在石崖屯后山发现一处常年不涸的饮水点。可引水下山要修2公里管道,钱从哪来?陆经远揣着勘察报告,往平南县水利局、乡村振兴局跑了3趟。“山里人等着喝水,您多费心!”他带着村民的联名信,一遍遍说明情况。2023年秋,项目资金终于落实,430名村民盼了半辈子的自来水工程动工了。
2024年春节前,当石崖屯的水龙头流出第一股清水时,许多村民红了眼眶。如今,新利村18个屯、2600余名村民全部喝上了自来水。
500盏路灯暖村道,瑶乡夜晚告别“摸黑路”
“水通了,路和灯跟不上,好日子还是‘瘸腿’。”陆经远看着村里坑洼的土路犯了愁——晴天车过尘土飞,雨天一脚泥,晚上黑灯瞎火,老人孩子出门总摔跤。
2023年春,他召集村民开“院坝会”:“路要修,灯要装,钱不够咱一起想办法!”村民积极性高涨:“我们投工投劳!”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算“明白账”:“每人出3天工,省下的工钱能多买几盏灯。”
资金是块硬骨头。陆经远跑遍爱心企业、上级部门:“新利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路灯亮了,不仅安全,更能聚人气!”争取到上级资金上百万元。截至今年8月,500盏太阳能路灯在村道两侧“站”了起来。
“亮了!亮了!”通电那晚,新利村的孩子们追着灯光跑,老人搬出板凳坐在路灯下聊天。如今,新利村的路平整了,灯亮了,连邻村的人都羡慕:“新利村的夜晚,比城里还热闹!”
盘活“绿色银行”,让杉树林变成“摇钱树”
“光解决吃穿不够,得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陆经远望着村里3万多亩山林——80%是杉木,却一直“沉睡”着。“这是咱的‘绿色银行’,得学会科学‘取钱’!”
2022年,他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请来林业专家制定“轮伐计划”:15年一个周期,每年砍伐6000立方米,既保生态又保收益。“以前砍树没规划,有的屯砍光了树,下一代没饭吃。现在按计划来,全村每年能稳定收入300多万元!”村民陆尚案算了笔账,他家15亩杉木入股合作社,去年分红2万元。
林下空间也不能浪费。陆经远带领村民在杉树林下种中草药、养家禽。村民巫明以前靠种地、打零工,一年收入不超2万元,如今在林下养了200头香猪,年收入超20万元:“经远代表教我们‘一棵树赚两份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农旅融合绘新景,民族文化成为“金名片”
新利村有大五顶林场,还有三县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场所,陆经远盯上了农旅融合这条路。他说:“咱瑶乡的刺绣、山歌、美食,都是宝贝!”
今年“三月三”,他牵线搭桥,邀请藤县、蒙山县的瑶族同胞来新利村“赶歌圩”。瑶族姑娘穿着刺绣盛装对歌,壮族同胞跳起竹竿舞,游客围着长桌宴尝五色糯米饭、喝自酿米酒。“那天来了300多游客,村民卖手工艺品、土特产,一天赚了1000多元!”陆经远笑着说。
他还推动“非遗进校园”,请老艺人教孩子们刺绣、唱山歌。四年级学生陆小妹的刺绣作品《瑶乡山水》,去年在县里获奖:“陆爷爷说,这是我们瑶族人的根,要好好传下去。”
如今,新利村的“民族风情旅游带”渐成气候,农家乐从1家增至5家。
“孩子有出息,瑶乡才有未来”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娃们吃没文化的亏。”陆经远常说。新利村教学点曾是“土坯房”,条件较差。
2023年,他拿着教学点的照片跑教育局,争取到资金80万元,翻新了教室,添置了多媒体设备和新课桌椅。“以前上课靠黑板,现在老师用电子白板放动画,孩子们上课可认真了!”教学点老师黄天燕说。
他还发起“爱心助学”行动,联系企业资助12名困难学生,每年发放助学金1万多元。如今,新利村教学点的学生共有80多人。
傍晚,新利村的路灯又亮起,光带沿着山路蜿蜒,像一条发光的丝带。村民说:“经远代表,就是咱新利村最亮的那盏灯!”
从“喝水难”到“水清甜”,从“泥水路”到“灯光道”,从“守着青山饿肚子”到“绿水青山变金山”,陆经远用实干点亮了瑶乡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