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文明润龚州 乡村展新颜

2025-07-07   来源:今日平南   作者: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平南县以实干笃定前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精神文明建设答卷。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安怀镇新益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大新镇大黎村、镇隆镇拥平村也顺利通过复查,持续擦亮国家级荣誉名片。这些成绩不仅是对平南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文明乡风建设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自2021年起,平南县锚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通过深化文明培育涵养新风正气,拓展文明实践凝聚民心力量,创新文明创建提升乡村品质,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如今,文明乡风劲吹龚州大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在平南徐徐展开,绘就出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

图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

深化思想引领 持续固本培元

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等纳入学习内容,深化思想引领。组织县委讲师团、县理论宣讲人才库等各级各类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等重大主题宣讲2000余场。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村镇开展政策宣讲150余场次,举办“强国复兴有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2.5万余人次。组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及优秀青年代表开展宣讲2200余场次、“青联大讲堂”80余场次,激励青年担当作为。理论宣讲报告《从“新”出发,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获评2024年度广西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图为县委书记苏干秋(前排右二)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研

丰富教育活动。举办“爱我国防”演讲、“强国复兴有我”思政精品课比赛、“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诵读等活动。2023、2024年,平南县分别选送了4部作品参加全市思想政治精品课比赛,参赛作品全部获奖,获奖总数稳居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榜首。其中,驻村工作队员以乡村振兴实践为题材的《青春的选择与担当》,在2024年比赛中斩获全场最高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成功举办国安瑶族乡成立30周年、马练瑶族乡成立40周年文艺演出及瑶族盘王节活动。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进校园”宣传50余场次,组织15万余人参与反邪教网络签名。

图为马练瑶族乡成立4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

图为国安瑶族乡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

创新宣传方式。推动数字乡村智能“云广播”(应急广播)系统项目建设,在全县设立2个县级云广播播控平台,21个乡镇级云广播播控平台和1500个村屯(社区)广播插播点,实现296个村(社区)全覆盖,常态化向群众开展党的政策、移风易俗等主题内容宣传,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平南县:“数智化”多措并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入选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

图为数字乡村智能“云广播”(应急广播)

深化文明创建 厚植精神沃土

文明创建提质增效。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在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平南县2个村镇、1个单位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平南县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数量翻番;2个村、1个单位、1所学校顺利通过复查。

图为全国文明村——安怀镇新益村石硖龙眼基地

文明培育硕果累累。平南县充分发掘身边典型,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挖掘好人好事,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典型评选活动。近年来,1人获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1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人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户家庭获评广西“最美家庭”;2人获评广西“新时代好少年”;1人获评“2023年广西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文明实践出新出彩。建成用好3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培育“牛歌有戏”“情定非遗”“龚州丰华”“韵动粤西”等品牌项目,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达1.5万多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50多万人次,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3年,平南县1个中心、2个所、19个站分别获评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中心(所、站)。平南街道月亮湾社区获评“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平南县牛歌有戏——“牛歌戏”曲暖夕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是贵港唯一获奖项目,也是广西为老服务类别唯一获金奖的项目,获广西日报2025年6月9日刊发的《文明新风润八桂——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点名肯定。

图为牛歌有戏—“牛歌戏”曲暖夕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丰富文化供给 点亮多彩生活

强化基础服务。常态化免费开放“三馆”(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2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8个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开展“净网”“护苗”“秋风”等五大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平南县连续3年在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依托传统文化节日等时间节点,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大鹏镇大鹏社区石门屯2025年大粽节暨“我们的节日·春节”联欢活动获央视报道。

图为中央、自治区、贵港市主流媒体报道平南县文明乡风工作成效截图

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乡村振兴题材文艺精品,4个平南特色节目亮相CCTV-17《乡村大舞台》年终特别节目;以国家级非遗名录大安校水柜习俗为题材创作的大型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入选“戏剧中国”优秀剧目线上展演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数字资源库;微电影《时光树》荣获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微电影类三等奖;2个作品获第十一届广西文学艺术创作铜鼓奖,7个作品在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中获奖,1人荣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深化非遗保护传承,组织开展大安粤剧、木偶剧、濒危剧种牛歌戏等文化下乡演出或培训1200多场次;每年开展大安消防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平南县百思特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非遗编织家具系列获得“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企业组银奖。

图为大型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演出

丰富惠民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2万多场次。为278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11.9万多册。大新镇关垌村垌心屯农家书屋(文澜书院)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5家书屋获评广西“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成功承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贵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贵港活动等10余项市级重要活动。举办“桂字号”平南石硖龙眼产销对接活动。2024年全国科普日平南活动暨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获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图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大新镇关垌村垌心屯文澜书院

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

深化移风易俗。2023年以来,平南县根据自治区、贵港市关于移风易俗工作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通过遴选自治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移风易俗工作重点推进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安怀镇新益村被认定为第二批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自治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

完善村规民约。组织调研组深入村屯和群众家里开展座谈和宣传引导工作,全县259个村、37个社区纷纷结合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等内容融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修订完善。

图为开展移风易俗调研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单位结合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牛歌戏演出、集体婚礼等各类文化活动和宣传引导活动8000余场次,发放资料1.5万余份。县民政局指导殡仪馆简化服务、降低收费,推出“一站式”惠民套餐,减轻群众殡葬负担,并加强生态安葬宣传,引导40多例参与花坛葬。通过录制移风易俗宣传音频,在全县1500多个云广播插播点每天定点播放,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宣传到千家万户,镇村通过宣传栏、宣传牌、粘贴海报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通过多形式、广覆盖的系列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扎实落地,让文明新风浸润城乡每个角落。

图为全国文明乡镇——国安瑶族乡“田湖映翠”航拍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站在关键时间节点回望,平南县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乡风文明建设永不停歇。平南县将以过往成果为起点,锚定更高目标,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巩固拓展建设成效,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润泽乡村每一处角落。通过提升文明乡风“软实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奋力书写文明乡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崭新篇章,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交出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