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更美丽

2025-07-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滢丹 吴明燕  

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更美丽

——平南法院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侧记

张滢丹 吴明燕

该院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普法宣传教育,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开庭审,增强守法意识。图为庭审后该院法官和学生代表交流有关法律知识。潘文华摄

平南县地处西江流域中上游,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0.6%,绿意盎然,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浔江平南段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入选广西“美丽幸福河湖”。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

近年来,平南县人民法院创建“龚法护青绿”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品牌,积极探索“惩处犯罪+修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执机制,为“绿美龚州”贡献司法力量。

“三合一”归口审判 赋能生态治理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实践中,该院以专业化审判团队为支点,撬动环资案件审执质效跃升。该院党组统一领导,探索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确保专门团队审理专业案件;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畅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沟通,为环境资源案件的专业化审判执行汇聚合力。

王某云伙同陈某等人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铝灰提炼铝锭销售经营,非法提炼铝灰超300吨,牟利16.2万元。2023年6月,该院经审理,以污染环境罪判处相关被告人相应刑期,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至20万元不等,以“刑责+罚金”的刚性判决强力震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4月25日,该院成功执结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其中一项判罚为生态修复。判决后,在该院及相关部门共同监督下,被告人莫某向浔江水域平南段投放鱼苗62.7千克。司法力量护航生态治理成为生动实践。

该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华卿介绍,通过组建环资审判专业团队、设立环资巡回法庭,对辖区内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案件实行“归口审理”,对内整合审执司法资源,统一裁判尺度,对外畅通协作路径,形成生态保护合力,更好地守护绿水青山。2023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环资案件506件,审结495件。

力促生态修复 助推绿色发展

“我们在环资案件审判中融入修复理念,在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更增强法律威慑。采取巡回审理的方式把法治生态理念带到田间地头、老百姓身边,以此强化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该院综合审判庭庭长覃鸿坚说。

2024年8月21日,该院创新司法实践,首次在浔江水域的渔政船上设立水上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一起涉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莫某某在禁渔期间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水产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庭审现场,经法官释法析理,莫某某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自愿当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向浔江水域放流鱼苗32.1千克,以“增殖放流”的方式对受损水体生态进行即时修复。

该院将“司法保护+生态修复”理念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在司法实践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3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8次,判决7案8被告履行环境修复义务,在浔江平南段放流成鱼378千克、幼鱼110多万尾、鱼苗484千克,判决2案5名被告人因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45150元。

“一体”保护拓圈 汇聚共治合力

为构建完备的环资司法协作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该县探索建立了河长、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五长”协作和公益诉讼机制,让平南法院的审执“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五长联治”强化审执工作与职能部门的密切联动,健全行政执法与审判执行有效衔接,将行政、司法力量拧成“一股绳”,“一体化”推进环资案件的前期取证、提起诉讼、审判执行、后期修复等工作。

2023年6月,在某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中,被告人高某等人在无危废处置资质的情况下,非法提炼铝灰1800余吨,将有毒铝灰渣随意填埋,销售铝锭价值超500万元。案件经该院审理后,不仅让高某等人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更通过司法手段推动被破坏的环境得到及时的修复治理——被告人自愿退出违法所得24.35万元,并缴纳环境修复费用130万元,为受损生态“买单”。

2023年以来,该院审结涉水涉林刑事案件34起、民事案件1起,向行政机关发出涉环境资源司法建议5份,助力源头治理。该县各部门凝聚共识,依法履职,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环境污染侵权赔偿金、生态修复费等超500万元,让“破坏者担责、修复者受偿”的司法理念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生态投入。

推动共建共治 共享生态之美

“环境资源保护的普法形式应多种多样,应该请进来、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该院刑庭庭长黎灿运表示。该院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庭审旁听、见证生态修复活动,定期发布生态保护典型案例,送法进村屯(社区、校园)等方式,让生态司法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保护机制。

今年4月28日,该院公开审理一起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案件。来自平南街道四中的师生代表200余人全程旁听这堂特殊的“法治公开课”。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庭审,不仅多认识了一种国家保护动物,更明白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看起来普普通通一只鸟,没想到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不少群众面对展出的照片纷纷感叹。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该院在县城江北公园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与。一些市民参观后表示,对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保护它们,最终受益的是我们”。

从专业化审判到生态修复实践,从部门协作到全民参与,该院正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法治力量,让平南县生态名片越擦越亮。2022年平南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在第四届天然氧吧产业发展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24年该院被授予“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