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明城市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综合发展成果,综合性强、含金量高、公信力大。2021-2023年是第九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周期,2022年是文明城市创建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22年以来,平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蝉联第九轮自治区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的总目标,巩固创建成果,踔厉奋发,笃行致远,全力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创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地,积极开展各项提升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22年贵港市文明委全体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是5个县市区唯一作经验发言的县。在2021年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中,平南县总分在48个参评自治区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县级城市中排名第7,网上申报材料排名第1。
突出制度为纲,上下联动增强“推动力”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城市文明的提升,离不开制度的支撑。
平南县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精心谋划。首先从健全完善创文工作体制机制入手,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文明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层面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出台系列高标准指导性文件,印发《平南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2年平南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平南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包联行动方案》等文件30多份,精准制定实测点位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全力构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广大群众深度参与的创文格局。全县先后召开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协调会30余次,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传导压力。
平南县文明委全体会议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会议
落实落细长效管理,汇聚创文“向心力”。
平南县围绕再战再捷的工作目标,按照“1+3+15”创建工作总思路(“1”即1个总目标:力争实现“蝉联第九轮自治区文明城市,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的目标,“3”即持续抓好网上申报、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评3项重点工作,“15”即社区小区提升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集贸市场整治行动、背街小巷整治行动、主次干道提升行动、村镇创建提升行动、文明实践拓展提升行动、关爱未成年人专项行动、文明旅游专项行动、交通治理专项行动、窗口行业服务提升行动、公益宣传提升行动、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行动、文明习惯养成行动、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等15项专项重点整治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建设与管理短板,紧盯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市场周边、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点位,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努力打造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持续完善文明创建督查考核办法,强化分类指导,加大奖惩力度,出台《平南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试行)》,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定期评比考核,表扬先进、鞭策落后。《问责办法》是自2018年创文以来针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首次出台的问责文件,也是全市唯一正式出台问责文件的县级城市。2022年9月,平南县表扬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30个及先进个人45个,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各项测评均与责任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推动各单位积极主动开展创文工作。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颖为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颁奖
2022年以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36名县级领导包联21个乡镇(街道)和15个城区社区,97个单位参与包联共建,实现管理全覆盖,有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工作管理体系,为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县各单位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包联行动
突出民需重点,夯实民生增强“保障力”
在创建过程中,平南县紧盯文明创建重难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升行动。2022年,平南县继续推进“七位一路一市场”(岗位、房位、蹲位、车位、学位、床位、摊位和农贸市场、断头路和接头路)项目建设,着力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七位一路一市场”项目共60个,总投资660290.61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推进岗位项目2个,落实岗位2500个;房位项目5个,完成投资14106万元;蹲位项目1个,落实30个蹲位;车位项目1个,落实机动车位2520个、非机动车位约8906个;学位项目31个,落实2260个学位;床位项目8个,落实床位372个;老旧路、接头路项目6个,完成投资4000万元;摊位和市场项目6个,正在制定六陈旧圩市场、大坡旧圩市场、思旺市场、平山市场重建方案。
推进“七位一路一市场”建设
此外,平南县还启动了2022年度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10983.02万元,改造背街小巷172条,其中达标类背街小巷104条,精品类背街小巷68条,现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实施7个老旧片区改造项目,涉及居民355户,楼栋18栋,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完成3个小区110户的供电“一户一表”改造,4个小区166户的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完成老旧小区路面硬化21200平方米,小区绿化430平方米,新增充电设施225个,安装照明设施300套,居民小区焕然一新、更加宜居,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小区、每一块绿地,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变化。
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升级后
近年来,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一条条背街小巷改善修好,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全县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社会救助、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为重点推动事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普法宣传、反诈反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等实践活动100多场,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突出精细管理,聚焦难点增强“服务力”
智慧监控+语音提示,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
2022年以来,平南县在城区200个点位安装启用了“智慧监控+智能音柱喇叭”视频监控点,其中有10个AI监控人脸识别点和29个智能音柱喊话智慧监控点。平南县是全市唯一一个专门安装摄像头用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当中的县级城市,较大地提高了响应速度,让事件的处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各类城市管理事件问题变得“有图有真相”,能快速发现协调处置。通过创文视频监控系统对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8期,“主播说创城”24期,曝光乱停乱放、乱扔垃圾、乱摆乱卖等不文明行为30多批次,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养,维护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存在问题,实现视频巡查与路面巡逻相互补,查处8起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确保了整治效果,不断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更好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创文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图
县媒体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主播说创城》专题专栏
让城市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
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了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提升行动,平南县还对农贸市场和市容环境秩序进行专项整治,成立由住建、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消防等部门组成的市容环境整治专班并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县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发放“门前五包”告知书3万多份。针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突出问题进行联合整治166场次,整治乱搭乱建100余起,清运垃圾1.7万吨,背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710余处,清理大件废弃物、漂浮物、屋前屋后陈年垃圾110吨;持续加强广告牌和小广告整治,处理各类广告招牌150余起,清理墙体小广告约15.7万平方米。
市容市貌提升行动启动仪式
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
对占道经营、乱贴小广告、乱堆乱放等市容乱象开展专项整治
同时,推进住宅小区整治提升,组织开展小区集中整治活动175场次,共清理卫生死角280处,清理乱种乱养2处,线缆整治26处,拆除违搭违建8间等,进一步强化小区管理,推进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机制,共有136名城市社区工作者实现专职化管理。建立多方议事协调机制,通过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联动的“1+3+N”管理模式,推行“一事五单”工作法,建成协商议事室56个,开展协商议事会120多次,累计解决突出问题450多个。
突出督导检查,压实责任增强“执行力”
2022年以来,平南县开展常态化创文督查,分类通报问题,跟踪问题整改。常态调度农贸市场整治、小广告治理、居民小区管理提升等重难点问题。
平南县派出6个创文督导组在全县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采取日常督查、集中检查、随机暗访等多种方式,建立创文工作台账,开展实地督查60余次,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责任人,实行销号整改,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定期通报创文工作任务完成进度以及存在问题,共下发通报7期,累计发现问题36个,已全部督促完成整改。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江北公园调研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大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颖调研指导市场整治工作
开展文明城市督查检查工作
在紧盯问题整改方面,平南县对15个城市社区及辖区居民小区、背街小巷进行实地测评,适时组织问卷调查,对于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实行限期整改和清单销号;以街道、社区共建、文明劝导等活动形式,广泛发动和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事关城市形象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抓好问题整改,把创建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不留死角,力促创文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常抓常新,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突出以德润城,倡导新风增强“内动力”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文明礼仪”“文明劝导”“文明餐桌”“文明礼让”行动全民响应,在城区主干道、商业大街、乡镇悬挂灯杆公益广告2000多面,制作城区交通护栏公益广告200多面,在公园广场等地,新设置了5个高规格、立体式的创建文明城市景观小品,在景区景点设置60多块公益广告宣传牌,制作公交车、出租车公益广告600多份。开展“光盘行动”“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等主题教育活动342场次,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公勺公筷、“一米线”成为群众的行为自觉,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了时代新风。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文明城市专题系列50多篇,制作发布创文视频20余条,宣传和推广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行走在平南县街头,车让人、人快走,我踩刹车、你挥挥手,机动车自觉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也拉紧了出行人员的安全线。
刊播各类公益广告
开展文明城市入户问卷调查、文明礼让和爱国卫生运动
平南县组织各单位、各社会团体到全县296个村(社区)、112个小区开展“文明健康新风尚 绿色环保我先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深入各居民小区、大街小巷讲解创文知识、开展文明礼让和爱国卫生运动,满城跃动的“红马甲”成了一道别样的靓丽风景。全县各单位通过进网格、进楼栋、进居民家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宣传活动,发放创文宣传袋、纸巾、纸杯、市民手册等宣传资料共计6万多份,填写调查问卷6万余份,了解广大居民对当前创建工作的评价、态度、感受和愿望,把入户调查工作融入群众工作中去,积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居民群众满意度达98%。
“文明健康新风尚 绿色环保我先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坚持城乡文明统筹推进,牢牢守住精神文明建设的“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优质资源机制化下乡、制度化安排,组织61个单位、企业与4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风文明建设。倾力打造平南街道平田村、安怀镇新益村等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安怀镇新益村获评为第二批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建设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平南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主题,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开展百孝之子、星级文明户、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2022年1名学生获评“广西新时代好少年”,6名学生获评贵港市“新时代好少年”,2人获评贵港市“百孝之子”,12户文明户获评贵港市“十星级文明户”,556户文明户获评县5-9星级“星级文明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2年,平南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服务中心,加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3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逐渐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和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1668个志愿服务组织、23万人注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700余个(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万小时,成为服务群众、推动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平南街道月亮湾社区荣获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年中评估,评估得分为全市最高。
贵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平南县委书记周仕志,平南县委副书记甘德权为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场所启用揭牌
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突出文化引领,文明培育增强“软实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平南县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注重彰显文化特色,将文化建设放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地位,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靓丽城市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
2022年,平南推出一大批文化文艺精品力作,选送的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在全国100多部参演剧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是广西唯一一部获奖作品。创作《赶圩歌》《三月初三赶歌圩》《赶圩归来阿哩哩》《唱起来 舞起来》等本地特色新民歌作品20多部,其中《柑蜜两相依》等2个作品荣获“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第十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优秀奖,短视频《赶圩歌》节目获贵港市新民歌大赛一等奖,并获新华社评选为全国县融优秀快手平台作品。重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平南文化,推动平南食语·茶言休闲街区、大安镇镇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广西旅游休闲街区,支持培育“大安校水柜习俗”“平南牛歌戏”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推出《大安印记》《柑蜜两相依》《赶圩歌》等一批文化精品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点亮群众多彩生活,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60场次、牛歌戏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6场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3108场次、社科文化宣传活动10场次,惠及群众56万多人次。为全县27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更新配送图书2万多册,开展全民阅读实践活动1200多场次。助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抓好投资500多万元的公共文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2.5亿元10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文明是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内在气质。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将文明基因融入血脉的城市,会持续涵养百姓的文明素质、润泽百姓的文化生活。迈步新时代、新征程,平南将持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用心用力深化构筑道德风尚高地,让市民不断增添文化自信,拥抱文明新风,尽享城市美好。
倾心浇筑文明花,文明花香满龚州。文明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永恒主题,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平南县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驰而不息的精神,凝聚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淬炼出文明的城市气质,让文明之风拂润龚州,让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