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古郡迎客至 文旅绘华章——桂平市文化旅游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10-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晓轲  

大藤峡生态旅游区。

金秋十月,西江潮涌,桂平这座千年古郡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迎来文旅消费热潮。8天假期里,110.06万人次游客涌入这座城市,创造出8.57亿元旅游总消费的亮眼成绩。从六月荔枝嘉年华的甜蜜邀约,到十月龙舟赛的激情竞渡;从红色场馆的精神传承,到半马赛道的活力绽放;从乡村花海的诗意栖居,到文旅IP的创新表达,桂平以“全年有活动、全域有场景、全链有融合”的文旅实践,书写着“以文塑旅、以旅兴城”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文体赛事聚人气 多元业态促消费

“咚咚锵!”10月1日,桂平市郁江壹品江山小区附近河段响起《龙鼓舞》的激昂旋律,“千年古郡韵 百舸郁江潮”龙舟赛嘉年华正式启幕。10支参赛队伍劈波斩浪,水上飞人腾空翻转,帆板表演踏浪前行,岸边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龙舟赛,是桂平双节文旅盛宴的一角——它不仅带来体育竞技的热血,更串联起全民健身、非遗展演、农产展销、中医体验等多元业态,数十场活动实现了“白+黑”全时段消费引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桂平魅力。

2025年的桂平,以赛事为媒、以节会友的文旅大戏轮番上演:

●一、二月,“太平天国·福地桂平”新春系列活动热闹开场,春节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98.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消费达5.46亿元,同比增长11.99%,为全年文旅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三、四月,“潮聚三月三”活动精彩纷呈,多彩民族风情与“村BA”赛事激烈碰撞,其中“村BA”赛事邀请贵州台盘乡参与,其桂东南赛区决赛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90万人次,在推动跨区域民族情感交融的同时,也打响了桂平民俗体育品牌。

●六月,甜蜜盛宴荔枝嘉年华如约而至,活动集荔枝展销、美食狂欢、文旅体验、优品展示于一体,线下人流 超20万人次,媒体传播量达千万次,助推桂平荔枝实现 “从岭南到中原”“从国内到国际”的销售跨越。

●上半年,桂平文旅成绩持续飘红,累计接待游客805.35万人次、旅游消费79.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1%和10.19%。

●七月至八月,“稻香杯”足球超级联赛在石龙镇新村村火热进行,场均客流量达5000人次。联赛半决赛期间,中国国家足球队原队长池明华、16名主要由国家女子足球队前队员组成的“铿锵玫瑰”代表团亲临助阵,点燃现场氛围。比赛期间设置的美食区,以及钓虾钓蛙、竹筏游湖等休闲体验项目,既满足了游客消费需求,也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创收。

6月27日,“佳果天成,山水有荔”2025 年桂平麻垌荔枝嘉年华系列活动在百汇国际博览城举行。林秋云 韦金成 谢振飞摄影报道

5月5日,桂平市举行“游西山・趣泼水”活动。韦丽荣摄

8月28日,罗尔纲史学陈列馆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博物馆揭牌。李伶摄

桂平市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图为旅客在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观赏“猴趣”。

10月1日,桂平市“千年古郡韵 百舸郁江潮”龙舟赛嘉年华在郁江壹品江山小区附近河段举行。严欣摄

常态化的文化供给,为假日文旅火爆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2024年桂平市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超700场;今年,当地持续以“全年有活动、全域有场景、全链有融合”的思路聚人气、促消费,不断激活城乡文旅活力。于10月26日在桂平市西山广场举行的2025年桂平半程马拉松,组委会还特别推荐了“两天一夜:红色历史+自然山水”专属旅游线路,充分满足游客出行、周末放松、跑马参赛及深度游玩等多元需求。

历史地标引客来 精神传承润人心

“看完《太平天国》电视剧,特意带孩子来感受这段历史的壮阔。”在金田起义博物馆内,来自玉林市容县的胡女士正带着孩子认真倾听讲解。金田镇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发生地,这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已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其中中小学研学团队超1万人次,成为历史教育与文旅体验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桂平市秉持“系统性保护、创新性转化”的理念,让沉睡的历史文化“活”起来——既守护城市文脉,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为充分释放历史资源的育人价值与经济价值,当地深挖历史资源、梳理历史脉络、打造历史品牌,而“太平天国文化”作为桂平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成为重点打造方向。

为让这一历史IP焕发新光彩,桂平市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串联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博物馆、起义地址、韦昌辉故居等核心景点,打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文化探索之旅”精品线路,让游客全景式感受农民起义的壮阔历史;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罗尔纲史学陈列馆建设,该展馆位于金田起义博物馆内,目前已对外开放。“陈列馆通过实物展品、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系统展示太平天国历史与罗尔纲先生的史学研究成果,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与此同时,桂平市还积极开发太平天国主题文创产品,从书签、折扇到主题服饰,将历史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动太平天国文化从“历史课本”走向“日常生活”,进一步提升文化IP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在此基础上,桂平市还规划建设红色文化街区,重点推进魏乃文故居的修缮与活化——通过还原故居场景、陈列科研手稿与实物展品,打造集事迹展示、精神传承、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让游客沉浸式体会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铸国之重器”的爱国情怀。该街区以“红色精神传承+文旅消费体验”为定位,设置红色主题展馆、研学课堂,引入红色文创商店、非遗体验工坊,构建“可看、可学、可玩、可消费”的红色文旅综合体,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的深度融合。未来,魏乃文故居与红色文化街区将成为桂平旅游的新名片。

生态文旅塑品牌 场景创意赋新能

“江水奔涌峡谷间,两岸青山入画来”,这是游客对大藤峡生态旅游区的生动描绘。今年7月,10名知名作家走进桂平,首站便来到大藤峡生态旅游区。乘船穿行峡谷间,作家们既被“壁立千仞、青山如黛”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更对景区“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发展理念赞不绝口。在西山镇佛荔村,格桑花与梯田水稻相映成趣,溪流叠瀑间藏着多个网红打卡点,场景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在这里生动上演——漫步村内,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污水处理管网覆盖全村,路灯照亮夜空;春季油菜花、夏季向日葵、秋季格桑花,季节花海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这份活力在10月18日达到新的高潮——桂平市“运动之城 休闲之都”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在此热烈举行。徒步、滑板竞技、梯田摸鱼、“乡野农耕秀”等活动轮番上演,巧妙融合传统农事、现代运动与艺术创作,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乡村魅力。活动带动下,“稻香佛荔丰收季”的话题在网络上热度持续攀高,进一步打响了佛荔村的乡村旅游品牌。

10月20日,桂平市西山镇佛荔村的梯田水稻吸引了不少游客。

近年来,桂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化塑造城市气质,以生态资源助推产业转型,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注重发挥生态资源富集区的地理优势,立足西山风景名胜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大藤峡等旅游区,塑造生态文旅品牌。目前,大藤峡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已超80万人次,成为桂平生态旅游的核心名片;二是充分促进农业与当地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打造独属于桂平的特色名片。以佛荔村为例,该村依托“五山接瀑布,瀑布溪流一水连多景”的天然景观与梯田地形,挖掘农耕文化、西山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党组织+农户+乡村旅游”模式打造花海旅游区,曾获央视直播推介,探索出“从无到有”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佛荔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经营收入、务工收入大幅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不足10万元跃升至近两年的20万元以上,实现了从“脱贫村”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成为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桂平样板”。如今,西山镇已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前进村等5个村跻身省级示范村行列,“大藤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牵引下的文旅品牌矩阵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桂平市还紧贴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自带仙气的麻垌荔枝”“稻田咖啡”以及“文旅+演艺”等“既潮又实”的创意场景——紧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消费特质,将农业农村的“土”转化为现代休闲生活的“潮”。金黄稻浪中的咖啡香、盛大嘉年华中的荔枝甜、梯田农舍间的桃花红,以及以浔州大舞台为核心打造的本土演唱会,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选择,为桂平文旅注入青春活力。

“我们要让每一场活动都成为城市名片,每一处场景都承载发展动能。”桂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覃鸿全表示。从龙舟赛的“一场赛带动一座城”,到红色文旅的精神传承,再到乡村新业态的富民效应,桂平正以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桂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