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港南区 > 正文

战汛情 守家园 护安澜——港南区干群合力筑起坚实防线安全度汛回顾

2025-10-2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志宁  

受上游来水及台风外围影响,郁江干支流水位持续上涨。自10月1日起,港南区两次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筑牢安全防线,辖区重点区域未现严重险情,武思江安全度过2轮洪峰,超警堤坝与防洪预案均经受住考验,干群携手以责任担当筑起铜墙铁壁。

港南区瓦塘镇新平村堤坝航拍图。

港南区瓦塘镇新平村低洼地势的群众住房受淹。

防汛队员护送受困群众。

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港南区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的防洪前线指挥部,各级水利专家和区四家班子领导驻守一线,充分运用去年京屋堤防洪的经验,认真做好预防处置、储备物资、巡查堤坝等工作,确保辖区人民群众安全度汛。目前,郁江干支流水位已回落,防汛工作仍未松懈,港南区持续强化次生灾害防范,有序开展清淤、消杀等工作。

做足预防功课

10月2日,港南区瓦塘镇干部排查新平堤时发现防洪堤渗水点。在水利专家的指导和防洪前线指挥部的精准调度下,港南区迅速集结党员干部以及水利、应急、消防、公安、市政、交通和贵港蓝天救援队、飞鹰救护队等抢险力量,采用“围井反滤”技术处置险情。

防汛队员抢装沙袋。

防汛队员连夜冒雨扛传沙袋,处理渗漏点。

在瓦塘新平堤防洪现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抢险组防汛队员踩着泥泞传沙包,开挖导渗沟,铺土工布,封堵渗漏风险点时衣服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仍不停歇;巡堤小组实行24小时巡回巡查制度;群众转移组将7户22名危险区域群众转移至临时安置点;物资保障组清点消耗品,及时调度车辆和砂石等物资运送;医疗保障组驻扎现场,随时应对紧急事件;后勤保障组调查了解情况,及时补充需求品。防洪堤外围,公安民警加强治安巡逻,交警在主要路口疏导交通;交通局组织被淹道路加工工程施工。堤坝上、水流边、临时搭建的指挥棚里,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哪里情况最紧急,指挥调度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风险最突出,党员干部就冲锋到哪里。

搬运物资现场。

设立临时水文站。

瓦塘镇作为沿江防汛重点镇,10月1日起,全体镇村干部放弃国庆中秋休假返岗,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与专人值班,针对19条防洪堤组建20支巡逻队全覆盖巡查。江南街道、东津镇、新塘镇、八塘街道等沿江镇(街道)也广泛动员力量,对堤坝、沿江等重点区域拉网式排查,实时监测水位,确保汛情险情第一时间上传下达。此外,自10月3日起,港南公安与交警部门出动车辆50辆次、人员500人次执勤,该区累计投入党员干部、应急队伍等超3000人次,调配运输车辆300辆次。

备足所需物资

抗洪期间,港南区为出行不便群众准备猪肉、大米、花生油、面条等生活物品,共向瓦塘镇新城村、大村等区域发放猪肉约700公斤、大米600公斤、花生油250瓶、面条250袋,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新城村新城屯村民谭大姐称,党和政府送来救援物品,工作人员每天来电关心,让受困多日的自己心里温暖。

受困群众排队领取物资。

港南区在汛期前便备好抢险物资,还结合去年京屋堤抢险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更新指挥体系处置标准。港南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杨敬伟介绍,该区搭建防汛保障体系,储备编织袋17.3万条、麻袋1.33万条,配备救生衣1748件、救生圈117只,配置巡堤查险灯具939台(套)、升降照明灯204台(套),另有防洪铅丝网4996组、防管涌抢护单元30套及通讯器材、抽水设备、后勤保障物资等。

巡足重点堤坝

根据洪水的变化情况,瓦塘新平防洪堤14个巡堤小组按划分责任堤段,每天巡回查堤,重点排查堤身裂缝、迎水坡塌陷情况,巡查中叮嘱群众注意安全、协助转移行动不便老人。针对郁江干支流水位上涨,瓦塘镇升级管控:将巡逻队伍增至40支,巡查频次从每2小时1次提至1小时1次,遇水位快速上涨则调整为半小时1次;对总长1628米的新平防洪堤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到人”,设立6个责任段推行“1+3+N”包联机制(1名镇领导带3名镇村干部,组织联防群众),组建6个专班24小时守堤;连夜转移新平村7户22名群众至安全区域,落实安置点生活保障;临时关闭香江AAA级竞渡景区,设置警示标识并派专人值守。

10月5日、10月11日,水位超警2.26米、2.35米的两次洪峰先后顺利通过武思江新平水文站,3500多名群众和1200多亩耕地平安度汛,港南区97条防洪堤均安全度过2轮洪峰。当前,港南区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推进汛后各项保障工作,全力守护家园安澜。(图片来源:港南区融媒体中心)

抗洪队伍列队撤离新平堤。

群众欢送抗洪队伍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