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5月3日,在港南区新塘镇万福村的香瓜种植地里,种植户梁彩珍仔细检查滴灌带,她摸着即将成熟的“广蜜1号”香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梁代表教的法子真管用!”在港南区人大代表、农技专家梁勇仙的技术指导下,这片土地如今正孕育着千亩“甜蜜希望”。
去年冬天,当新塘镇党委、政府提出将万福村的香瓜种植从1000亩扩至1800亩时,村民们既心动又担忧。“种了半辈子瓜,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不少种植户直摇头,“要是遇上个旱天,这么多苗子可怎么保?”作为香瓜种植领域的专家,梁勇仙想着为种植户解决问题。他白天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晚上挑灯整理技术资料,最终带着“技术包”敲响了村民家门。
今年3月春旱突袭,刚移栽的瓜苗蔫头耷脑。梁勇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村民白天在田间忙碌,萌生了创办“代表夜校”的想法。
“农时不等人,既然白天抽不出时间,那咱们就晚上学!”梁勇仙在万福村村民议事会上的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他连夜组织“代表夜校”,在大棚里架起照明灯,手把手教村民调试滴灌设备。“滴头间距要根据土质调整,沙土就密一些,黏土可以疏一点。”他卷起裤腿蹲在泥地里,拿着标尺测量间距,沾满泥土的运动鞋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种植户宋汉强回忆:“那晚梁代表带着我们干到凌晨两点,看着蔫苗重新‘挺直腰板’,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下地来。”
夜幕下的“代表夜校”成了万福村温暖的课堂。白天在田里忙活的村民,晚上带着记录本和问题赶来。梁勇仙的教学方式生动实用。理论讲解后,他总会带着村民到自家的示范田里,手把手示范操作。去年夏天,他发现部分村民在疏果时舍不得下手,导致香瓜个头小、甜度低。于是,他专门组织了一场“疏果实战课”,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少即是多”的道理。在梁勇仙的悉心指导下,万福村群众的香瓜种植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科学修剪,香瓜亩产从原来的1500公斤提高到1725公斤,糖分含量也从12度提升至15度。
如今,“代表夜校”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万福村。周边乡镇的种植户也慕名而来,课堂规模不断扩大。梁勇仙还建立了线上交流群,随时解答村民的疑问。“大家的香瓜越种越好、钱包越来越鼓,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梁勇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