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港南公安分局立足本地实际,以“发案下降、群众满意”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党政主导、文化赋能、全民参与”的反诈新路径。通过将反诈宣传融入疍家山歌、龙舟赛等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出“听得懂、传得开、防得住”的反诈宣传品牌,筑墙织网,推动全民反诈深入人心。
高位推动 各级联手 建立机制
港南区将反诈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区人大、政协负责人录制反诈短视频;公安局长、街道(乡镇)书记、中小学校校长、银行行长化身“反诈宣讲员”,通过“江南夜话”警民恳谈会、企业安全生产会等活动,将反诈知识送进校园、企业、社区、村屯等。区人大、政协联动监督,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社区调研反诈难点,推动建立“公安+网格+银行”联防机制,联合金融机构建立“警银协作反诈快速响应平台”,实现涉案账户5分钟内紧急止付。今年以来全区已拦截涉诈资金120余万元,形成了“党委牵头、部门联动、公安主战、全民反诈”的立体工作格局。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现在连家门口的龙狮公园也时不时有民警、网格员在摆事实讲反诈,让我们知道诈骗分子无孔不入,也更让我们提高了警惕!”江南社区居民李阿姨说。
港南区依托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这一载体,开展“假期最后一课”“开学第一课”等反诈宣传活动,实现反诈宣传进校园全覆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案例、现场解答、情景剧、舞蹈、歌曲改编等生动方式普及法律知识。
“警察叔叔又给我们带来反诈小课堂了,现在我一看到可疑链接就想报警!”港南二中学生小林兴奋地说。今年以来,该区校园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5%。
精准宣传 警银协作 守护钱袋
“乡亲们,今年嘉宝果迎来丰收,我们一定要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守好我们的钱袋子。”“电信网络诈骗一环套一环,心生贪念就会上当。”今年4月24日,市公安局湛江派出所民辅警在农民采摘歇息期间进行反诈宣传。
针对刷单、投资理财等高发诈骗案件,港南公安结合“果园警务”,以真实案例为蓝本,推出“果园警务微课堂”等特色宣传。民警到火龙果园、葡萄园、白玉蔗林,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普及法律知识和防诈识诈技巧,并现场答疑解惑,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市公安局新塘派出所民警送法到田园,在火龙果丰收的季节到火龙果种植园开展反诈宣传,引导农民守好钱袋子。岑泳锦摄
为斩断诈骗资金流转链条,港南公安与银行建立“反诈联盟”,在各银行营业网点设置“反诈劝导岗”,对异常转账实行“三问一提醒”拦截机制(问用途、问对象、问关系人,播放防诈语音提示)。同时,通过大数据模型筛查高危账户,联合银行开展“扫楼清户”行动,今年以来冻结可疑账户23个。
“多亏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联动劝阻,我才没把养老钱转给骗子!”62岁的陈伯在银行办理转账时,因神色慌张被工作人员察觉异常,并立即启动“警银联手”反诈机制,民警迅速到场揭穿“孙子出事”骗局,助老人及时止损。
文化赋能 全民参与 筑墙织网
港南公安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将反诈元素植入非遗文化传承活动:邀请疍家山歌传承人创作反诈曲目,在民俗节庆中传唱;联合龙舟队打造“反诈龙舟号”,船舷悬挂反诈标语乘风破浪;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醒狮表演中,“反诈狮队”腾挪跳跃间亮出反诈锦旗,引得游客纷纷拍照转发。
“这种宣传有意思!舞狮采青的‘青’换成‘反诈秘籍’,既热闹又实用。”带着孩子到冲口屯踏青的张先生点赞道。
港南公安分局利用龙舟赛人群集聚的时机,开展反诈宣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岑泳锦摄
通过“一案一复盘”,港南公安梳理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等易受骗群体,发动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量身定制反诈防骗指南。同时,在辖区广场、商圈大屏滚动播放反诈宣传系列短片,在辖区校园开展“反诈主题班会”,实现宣传对象精准化、场景多元化,筑牢反诈防火墙。今年以来港南区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3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疍家渔船到万亩果园,从校园课堂到银行柜台,港南公安让反诈宣传跳出“说教式”窠臼,用乡音乡情搭建起警民“连心桥”。当传统文化邂逅现代警务,当法治力量融入市井烟火,平安港南的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