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港北区 > 正文

港北区:冬闲田不闲 稻菜轮作促增收

2025-11-06   来源:港北宣传   作者:  

立冬将至,寒意渐浓。在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11月3日,记者走进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金色的稻浪中,这边收割机还正在进行最后的抢收作业,那边旋耕机已经开始耙田、起垄,工人紧随其后平整土地、覆盖薄膜、栽种菜苗,各环节衔接顺畅、井然有序,一幅“稻收菜种”的秋冬农忙图景正徐徐展开。

“今年我们将大肉芥菜的种植规模扩大到700多亩,现在已经种下100多亩。这批菜苗长势很好,预计20多天后就能收获第一批。”合作社负责人李鸿才介绍说。这种“稻—菜”无缝衔接的轮作模式,让以往秋收后便进入“休眠”的冬闲田“活”了起来,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土地“生金”的同时,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该基地每天聘请20至30名当地工人参与种植作业,高峰期用工量可达50至70人,就业岗位覆盖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装运等全流程。“在这里帮忙种菜,一天能挣100多元,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挺好的。”正在田间覆膜的村民杨美莲笑着说。秋冬种蔬菜产业有效盘活了当地冬闲期间的劳动力资源,让村民实现了“农闲不闲、增收不停”。

据了解,大肉芥菜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从栽种到采收仅需45至50天,亩产量最高可达1万斤。若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良好,冬季甚至可以轮作种植三批蔬菜。

从金黄的稻浪到翠绿的菜畦,港北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秋冬种生产,巧妙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差,积极引导农户和合作社发展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