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东南桂平市的罗秀镇,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古雅村子,名叫植棠,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寻雅觅趣,日前笔者慕名前往该村闲游。走进植棠村,一种古朴秀雅的隽永气韵让人顿感心旷神怡、舒适闲逸。
植棠村的古建筑群,单古民居就有20多座,连成一片,占地1万多平方米。
该村族老李日森先生热情地给笔者带路,边走边介绍植棠村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情况。植棠村古民居群宽50多米、长200多米,依山而建,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屋建筑是李氏家族的祠堂——克昌祠。
仔细观看克昌祠,整个古屋为三进结构,头厅为寝堂,安放祖先牌位;中厅是四檐滴水的拜亭,也叫享堂或祭堂;三厅为家族议事之所;左右两侧均建有横廊房。克昌祠的建筑结构、轮廓、形制、工艺、风格等,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古风古韵犹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景观。
祠堂内的神龛旁和砖柱上,雕刻有辞藻隽美的联句。祠堂屋顶筑有一尺多高华丽的正脊和垂脊,屋檐边有滴水瓦。特别是拜亭,正脊前后都筑有立体豪华、式样一致的彩色人物浮雕。祠堂内也有许多漂亮的点缀与装饰。
李老先生说,克昌祠建成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坐落在植棠村三面池塘环绕的植棠村古民居群中,潺潺溪水从山上流入池塘,有水便有了灵气,让植棠村鲜活生动了起来。
进入祠内,发现克昌祠联句颇多,印象最深的有四副:“门外蟠桃多结子,檐前修竹蔚生孙”“入户当思如何克承先绪,升堂应念那样昌厥后人”“百样功勋皆自敦伦做起,千般福泽总由积德流来”“阶前花萼枝枝秀,堂上琴书代代香”。这些联句把中华传统文化和李氏家族文化有机结合,让植棠村的民风与家风文化一代代地赓续传承。
克昌祠祠堂大门正前面有一幅显眼的“贞寿墙”,这是一处颇具传奇色彩故事的文物建筑。据说植棠村李氏五世祖妣一生恪守妇道,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其兴家创业的事迹遍传乡里,广受赞颂,最后竟呈达朝廷,受皇恩宠锡,旌表贞寿,所以御旨勒建“贞寿之门”牌坊,赠封七品孺人衔。五世祖妣也被村里族人亲切敬称为“百岁婆太”。
李老先生介绍,克昌祠建祠至今,村族里人才辈出,其中进士2人、举人5人、国学生22人。近代以来,更有考取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法国里昂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植棠村克昌祠的李氏家族成为桂平市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
以克昌祠为中心,加上克昌祠李氏家族的祖屋秀圃轩和其后代分支所住的其它老屋,还有同村另一座李氏祖居,便构成了古朴秀雅的植棠村古建筑群。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家风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植棠村保留了乡亲、护住了乡土、记住了乡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