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堂弟十二

2024-08-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秋娟  

堂弟今年40多岁,是叔叔的儿子,因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因此大家都叫他“十二”。个子不高的十二共生了四个娃,和堂弟媳耕耘着村里分的几亩地,种植当地有名的特产——淮山。头发稀疏、眉头深皱的样子已经明显感觉到岁月并没有对他手下留情。

四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回村里办事,十二邀我去他家吃午饭,寒冷的季节一家人围着一锅没有肉的豆腐酿吃得津津有味,不对胃口的我只浅尝了一点,便帮大侄女辅导初中作文。午饭过后,十二热情地把他种的家乡特产——金田淮山,送了一捆给我,生怕我在外面买贵了。十二告诉我,这几年,每到淮山采挖季节,都有外地客商来到地里收购,淮山不愁卖。为了能卖到好价钱,他的淮山总比别人的出手迟一点。

十二靠种植淮山建起了新房,虽然还是毛坯,但刚刚采挖回来的一地淮山在房屋一角垒得高高的,也垒起了他的希望。

今年夏天,我又回村里办事。已经临近晚上九点了,零星的路灯使整个村子明亮了不少,田里蛙声一片。我没打招呼径直走进十二家,简陋的大厅里几个孩子正各自玩耍,看见我来了,都起身招呼。十二赶紧倒了杯水过来请我坐下,和我谈起刚刚结束高考的大侄女面临的情况,侄女也过来攀谈。也许是考虑到家庭负担还比较重的原因,大侄女选择了填报开销不算大的师范类大学,说将来可以当老师,有份稳定的工作。谈话间,堂弟媳走了进来,邀请我一起吃饭。

“这个时间才开始做饭?怎么那么迟?”我问道。

十二回答:“都是这样的,白天种了一天的淮山,刚刚收工回来。”

“今天太阳很大哦,感觉把人都晒糊了。”

“淮山都是在夏季种的,每年都这样,不赶在这个时候种下去,年底就没收成了。”十二解释。

三伏天、种淮山,这样的劳作方式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看着满头大汗、晒得黝黑的堂弟和堂弟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给侄女建议,除了考虑今后当老师外,还可以想办法考取公务员,但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进入大学就不能太安逸了,要为了一个目标全力奋斗,考公务员除了过笔试,还要面临面试的筛选,面试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仪容仪表……话没说完,十二立即打断我,向着侄女说:“说到仪容仪表,你看你,现在就做得不对了,姑姑和你说话,你就这样站着,而不是坐下来好好谈?”侄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仿佛真的做错了什么。

在我眼里,堂弟十二一直是个正直正派又踏实的人,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不仅要养活几个孩子供她们读书,还要照顾年迈的叔叔,但他从来没在我们跟前喊过苦和累,还经常跟我们说,好日子在前头等着呢。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在他心里敞亮得很,没有一丝糊涂。

聊了一会,我要启程回城了。十二带着几个孩子把我送出来,透过不远处的厨房窗户,堂弟媳正挥着锅铲炒菜,油烟在厨房里弥漫开来,飘来菜香……这一幕在村里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已经可以开始夜宵生活的城里人来说,这个晚饭确实是有点晚了。

回去的路上,陪同我一起来的另一个堂姐告诉我,前年十二买了一辆二手的五菱之光面包车,带着全家老小实现了自驾游,去了一趟桂林和柳州。出发前,为了节约开支,十二在车上装了煮好的开水,灌了几大罐,准备了自己做的豆腐酿和一大锅白粥,就这样,一路上解决了全家人的吃喝问题,一家人开心地感叹:总算是有过旅游经历了。听到这里,我感慨万分,有的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和前途焦虑万分的时候,堂弟十二已经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大步向前了,他为了家人奋力奔跑的样子让我这个城里的堂姐都有点望尘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