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浅秋荡漾

2023-08-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李星涛   网络编辑:何美凡  

农历六月二十二,立秋了。秋意开始在身边浅浅地荡漾。

中午的阳光还像夏天一样炎热,但早晚已没有了火气。一些老人开始换上了厚褂子,年轻人虽然仍旧穿着衬衫,但袖子却不再高高地卷起来了。

天,渐渐远离了我们,蓝成了一汪澄澈的湖;云,白得洁净,让人爱怜;雾,梦一样游动在远方,淡淡的,脱不了青色的底子;水,清得虚空,看得见虾的触须,像京剧演员头上雉鸡翎,颤颤地跳动着。

从底部开始,白杨的叶儿开始脱落。远看,树冠就如同少妇新剪的头发;垂柳的绿装已经淡去,没有了嫩绿的色泽,叶面有些黄斑,叶背变成一片灰绿。村庄,如同一个个美丽的小岛,也渐渐从绿树中显露出部分形容,宁静,悠然。

玉米挺着大肚子,站在田野里,等着亲人接回家中;大豆像是还未满盈的月亮,青中带绿,绿中孕青,吃起来既有豆的油香,又有蔬菜的鲜嫩。有人背着筐,野地里剜马齿苋。此时的马齿苋虽然没有夏日里的嫩旺,但连叶带花都长到了最盛的时候,剜下一大篮子,洗净了,开水里淖一下,晾干,是冬天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豆角已败了藤蔓,西红柿上结出的果小而硬挺,也没有夏日里的味浓。憨态可掬的冬瓜,披着一层白纱,躺在草丛中;南瓜已从暗青变为赭黄,瓜蒂也变白变硬;辣椒饱饮了烈阳,红得烁眼;新种的大蒜刚出土,绿黄的芽尖顶着晶露,玉雕一般;白菜披头散发,宽大的叶片如翻卷的海浪;篱笆上,缠绵了一夏的扁豆开始孕荚,那豆荚扁扁的,一串串的,像是无数色彩缤纷的小月牙。篱笆外,向日葵低垂着头,花盘中,一排排小茅屋里住着一颗颗饱鼓鼓的生灵儿。篱笆下,公鸡的尾巴虽然还没长出油光光的彩羽,但举手投足之间已有了大公鸡的赳赳英武之姿,打起鸣来也高亢长久,毫无小公鸡沙哑稚嫩之气。

到了晚上,蝈蝈们唱起了纺织的歌谣。其声时高时低,就像波浪似的上下起伏着。仔细一听,就像是从古老的织房里传出来,有“伊梭呀伊梭呀”的机杼声,还伴有辘辘的沙筒的旋转声,难怪人们美其名曰:纺织娘。

蝈蝈大都是绿色的,小头大腹,前翅淡绿,苇叶似的紧抿在一起,后翅乳白,轻似薄纱。左前翅靠近脊背的地方有块三角形褐色的东西,俗称“锉子”;右前翅的根部有两小片凹下的发音镜,双翅一振动,锉子便摩擦发音镜,美妙的歌声便是这样唱出来的。蝈蝈喜欢住在芦苇丛中,它们有的伏在苇叶上,有的伏在苇秆的细柯上,像召开歌咏比赛似的,高低错落地演唱。蝈蝈伏在苇叶上鸣叫时,苇秆下面的河水也随着微微地晃动,月光便从晃动的水面上反射到苇叶上,此时芦苇荡里,光点斑驳,迷迷离离,形成了诗一样美妙的氛围。

早豆子黄得正好。那叶子的黄是明黄,好像是用十五的月光灌注而成,干净、清朗、纯粹,里外透明。豆地里有一些落地的野果。最常见的要数马泡。马泡有深绿色的,有浅黄色的,有深绿底色上带黑色斑点的……马泡皮薄汁多,甜中略带微酸,味足。

豆地头是小沟,沟畔疯长着各种野草。没有了庄稼的庇护,众多昆虫便纷纷搬迁到这里藏身。蚂蚱、蛐蛐、油葫芦、蝗虫……脚一蹚草丛,它们立马四处飞溅。有一种叫老乔莫的蚂蚱,身长二寸,头尾上翘,颜色有绿色和枯黑两种。捉住几只来,拔头带出屎肠,随便抓把干草点燃,扔进火里烧熟,其肉焦香,其卵绵糯,后尾还上扬着一缕烤玉米淡淡的甜香。

浩瀚的星空中,银河正悄悄地变换东南西北的方向。麦场上,已没有乘凉的人了。场边的池塘里,菱角全都立起了身子,青硬的果实等着采摘,莲蓬由青微微变黄。不少荷叶已经变老了,叶边开始向下翻卷,让人不由得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一场秋雨一场寒”,浅秋的雨,再也没有了夏天的滂沱气势,淅淅沥沥的,有时就像一个儿童在断断续续地学数数。雨天过后,气温明显下降,天气预报也报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

虽是浅秋,但还是能从风声里感受到即将失去什么的伤感。尤其是夜半,听到叶子落地弹出沙沙的脆响时,总是让人想起曾经的繁华和茂盛、春的浪漫和夏的激情。但进入浅秋,也预示着收获,生命从蓬勃热烈过渡到宁静内敛,就像一杯茶水,茶叶经过了漂浮的过程,开始一叶叶沉入杯底,茶水自然就变得越来越香,越来越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