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银发一族”早已不是颐养天年的单一注解。在我市,无数老年人以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人生的下半场续写精彩,让最美夕阳红不仅成为个人幸福的写照,更勾勒出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活模样。
老有所乐是生活质感的直接体现,更是精神富足的生动注脚。晚年生活的美好,藏在合唱时的齐声欢歌里,藏在指尖流淌的萨克斯旋律中,也藏在公园诵读的诗词韵味间。大南门艺术团的老人们每周相聚唱响《南门颂》,麦荣光驱车20公里赴一场艺术之约,林莉在诵读中绽放光彩,这些场景生动诠释了乐的多元形态。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完善、各类文体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老年人有了释放热爱、结交挚友的广阔天地。他们在兴趣中陶冶情操,让晚年生活告别单调与孤寂,充满欢声笑语与精神滋养,这正是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
老有所学是晚年生活的底气所在,更是终身成长的生动实践。对知识的渴求,从不会因年龄增长而褪色。黄赞钊搁置数十年的绘画爱好,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重焕生机,最终斩获多项书画大奖;陈旭清为紧跟医学前沿,年过花甲仍走进英语课堂,在专业精进中充实晚年生活。市老年大学丰富的课程设置、学费价格亲民的学习门槛,为老年人搭建了充电赋能的平台,让活到老、学到老变为日常;也证明人生的成长没有终点,持续学习总能为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老有所为是价值追求的更高境界,更是社会责任的生动践行。退休不是责任的终结,而是发挥余热的新起点。杨绍珊5年坚守老年大学讲台,用音乐点亮同龄人的生活;梁秀琪深耕公益一线,用文艺演出助力善款募集、用陪伴温暖留守儿童;老年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校园、乡村、敬老院,将关爱与温暖传递到各个角落。这些“银发力量”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的技能素养,在教学、公益、社区服务等领域发光发热,既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再升华,也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正能量。他们用行动证明,老年人不仅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更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贡献者。
从乐到学再到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市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完整图景。这背后,是城市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精准回应,是社会对老年价值的充分认可。最美夕阳红的绚烂,既源于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价值的追求,也得益于城市公共服务的完善与社会氛围的包容。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以昂扬的姿态拥抱晚年生活,他们用持续学习对抗岁月流逝,用多样爱好丰富精神世界,用主动奉献彰显责任担当。这幅生动的“夕阳图景”,不仅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感,更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温度。愿这份最美夕阳红持续绽放光彩,激励每一个人珍视时光、热爱生活,共同书写社会和谐的美好篇章。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