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暑期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各地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为青少年系上了暑期“安全带”,这一系列举措值得点赞。
据7月11日央视网报道,炎炎夏日,许多孩子选择通过玩水来消暑,但这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近期,各地陆续迎来了中小学生的暑假,多地公安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防溺水、防火等宣传教育活动。
盛夏已至,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这本是尽情释放活力、探索世界的欢乐时光,然而,暑期安全却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各地公安联合教育、消防、供电等多部门开展的一系列暑期安全教育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孩子们系上了坚实的暑期“安全带”。
水,是夏日里孩子们消暑的挚爱,却也是溺水事故的“元凶”。上海、江苏镇江等地警方联合教委开展的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无疑是一场生动的安全课堂。模拟溺水场景自救演示、无人机抛投救援等科目演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溺水的危险,也学习到了实用的自救技巧。专业救援人员传授的应对抽筋方法,更是为孩子们在水中遇到突发状况时提供了自救的“锦囊妙计”。这种创新的宣传形式,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育的枯燥,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安全教育,案例是最生动的教材。天津和陕西榆林、铜川等地警方联合消防部门,通过分享实际救助溺水儿童、救火等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安全隐患就在身边。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如同一记记警钟,在孩子们心中敲响,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重视安全问题。这种以案为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安全事故并非遥不可及,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除了防溺水和防火,用电安全也是暑期安全不可忽视的一环。山东济南和东明等地公安联合教育、供电部门将急救和安全用电知识带进校园,通过用电危险场景、触电急救现场模拟环节,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触电的危险,并学习到正确的急救方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演示,让孩子们在面对突发触电事故时,不再惊慌失措,而是能够冷静应对,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当然,保障暑期安全,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活动,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学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定期开展安全演练,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也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的行踪,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凝聚更多社会力量、聚焦重点安全领域,共同织密青少年安全防护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