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港日报》报道,自今年5月底,我市启动“荷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以来,全市已有93名困境儿童有了新“妈妈”。“爱心妈妈”的出现,让这些困境儿童“心灵有抚慰、困难有人帮、思想有引导”。
新“妈妈”不是亲妈妈,但是,她们像“亲妈妈”一样关心关爱孩子,像“亲妈妈”一样在心灵上照进光、在困难时扶一把、在迷茫时牵着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妈妈”,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的人间大爱。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妈妈”,向心灵撒播爱的阳光。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能成为一个人的“孤岛”,向他们的心灵撒播全社会的关爱,我们责无旁贷。在这方面,新“妈妈”用“爱心”来“暖心”,令我们感动。比如,失去父母的小志有很多悲伤的回忆,小志和姐姐及92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缺乏妈妈的关爱。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紫霞妈妈”帮助小志报名参加夏令营,并细心地帮小志购买所需的雨伞、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像母亲一样叮嘱小志需要注意的事项,担负起一个新“妈妈”的责任。“荷城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她们为孩子们带来了家的温暖,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呵护与滋养。在点赞“荷城爱心妈妈”的同时,我们要倾洒更多的爱心,因为,除了这93名儿童,需要关爱的孩子还有很多,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接力爱心行动,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妈妈”,为孩子给予实打实的帮助。关心关爱,既要在心灵上体现到位,也要在行动上给予实打实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物质帮助并不是很多,也并不显得贵重,但是,我们对孩子的需求要“看得见”,要“感同身受”。比如,为保障好本村困境儿童的生活,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磨琼林及时了解本村困境儿童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帮助。困境儿童小雨想要一套玩具或者一条裙子,磨琼林记住了小雨的小愿望,还帮助她实现。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温暖事”,却可能成为一个孩子一生之中永远烙印心底的记忆,会影响他一生的成长,会让他懂得感恩,懂得传递爱。因此,我们要经常俯下身段去关爱孩子,了解他们心里所想是什么,他们所盼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实打实”的关爱才会更到位,更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妈妈”,给孩子成长注入“力量”。孩子的成长,“爱心妈妈”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扶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注入“力量”,让他们最终能够由幼苗成长为大树,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比如,我们看到了这样显著的成效:市荷城义工协会帮扶的数百名留守、困境儿童,都成为了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所以,我们要像“爱心妈妈”以及那些爱心义工那样,让困境儿童看到社会的关爱,感受人间的温暖,从困境中走出来,向着幸福奔跑,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未来有梦想,自觉传递正能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里快乐、阳光、和谐的音符。
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妈关心的孩子就像“一块宝”。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最需要我们全社会关心爱护的群体,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阳光,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流淌暖流的体现。期待更多的人伸出温暖之手,以温暖之举,让孩子们那一双双“黑眼睛”看到这个社会的光明,让他们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