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周日时评 | 让“三月的春风”吹遍全年 365 天

2023-03-1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韦以富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的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雷锋精神就像三月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浩浩荡荡,馨香醉人。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发出之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传遍校园、工厂、大街小巷,雷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雷锋,见行动”“学雷锋,树新风”等,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从那时起,“好人好事”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搀扶老人过马路,公交车上给人让座,诸如此类助人为乐的行为,成为当时人们发自内心的普遍自觉。“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充满童真的歌曲是当年拾金不昧的社会风尚的生动写照;“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叫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成为当时被人称道的佳话。

然而,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少数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2006年南京彭宇案仿佛蝴蝶效应,法官那句“你没撞人为什么要扶?”不知戳痛、伤透了多少做好事、行善事者的心。从此,“扶还是不扶?”成为一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看见老人跌倒,有人不敢去扶;看见小偷作案,也有人不敢断喝一声“抓小偷”……当好心不得好报,“好心被当驴肝肺”,谁还会去做好事?久而久之,世道人心越来越淡漠、薄凉。

学雷锋行动也在每年的“学习雷锋月”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可一过了“学习雷锋月”便逐渐冷清,这种“发高烧”式的短暂行为,被大家形象地调侃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那么,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进入新时代,在各地各级有关部门的精心谋划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倡导下,学雷锋做好事不再是短时、小众、孤军奋战的行为,而是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与持续性的系列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贯穿于全年始终。

春节前夕,相关部门组织书法家志愿服务队到乡村、社区,开展免费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学雷锋月里,组织党团员志愿服务队到街头、火车站等,开展清洁卫生运动,义务为群众理发,组织志愿服务医疗队义务为老人检查身体等;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青年团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重阳节,组织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去养老院慰问、关心、帮助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岁末年终,各地团委纷纷组织青年先锋号志愿服务队,开展“欢迎回家·情暖归途”活动,给返乡农民工送上一杯热茶、一碗热粥、一盆柴火的温暖。平时,荷城义工协会等社会组织还定时不定时开展系列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地贫儿童,资助困难学子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三月的春风”越吹越远,甚至吹出了国门。如今,“雷锋”出国已不新鲜,雷锋精神已被国际人士认可、赞扬。譬如,最近贵港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5名勇士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他们的大爱大勇、跨国善举,获得了受援国人民的好感与国际同行的赞扬。这就是雷锋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现实范例。

让“三月的春风”吹得更猛、更远,吹遍神州大地,吹遍全年36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