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作业“熔断”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3-02-2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玉胜  

主持人语:“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是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的切身体会。“熔断机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家长的焦虑以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但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作业问题,更多的工作还应做在“熔断”之前。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晚上超过9点就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也不用补做……近日,常州一小学的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引发热议。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学校都在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如何看待作业超时就停做?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该怎么办?

启用作业熔断机制,旨在保障小学生拥有充足睡眠时间。用常州某校长的话说,就是要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抓好课后服务主阵地,在第一时段争取完成作业,为准时睡眠、确保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提供支持。机制的善意初心毋庸置疑,但实施作业熔断机制真能一“熔”就灵?此举会不会沦为看上去很美但难以落实到位的形式主义?网友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值得关注与思考。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对他们成长至关重要。面对经常有做不完的作业和睡不够的孩子,无论是出于减负需要还是健康考量,推出作业熔断机制都十分必要。把熔断时间卡在晚上9点,就是要保障孩子们从就寝到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能睡足10个小时。这符合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小学生制定的睡眠时间标准。按照目前正常的下午放学时间、课外作业量和学生做作业的速度,绝大部分是应该能够完成作业的。

不过,鉴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和个性差异区别,实施熔断机制还需坚守实事求是原则,通盘考量、慎重行事。客观而论,影响熔断机制落实的因素很多。比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标准的作业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的数量多少和难易程度,学生做作业时的态度与习惯差异,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个体能力不同,受自尊心和争胜欲驱使,学生愿不愿自我熔断,经常性作业熔断会不会给老师留下“笨学生”“熊孩子”的负面印象,等等。

根据熔断机制实施要求,家长握有对孩子作业作出熔断决定的裁量申请权,这就引发家长是否愿意配合学校实施熔断机制的问题。在许多家长眼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既是学生的本分,也是家长的希冀。即便是在作业超时的情况下,家长也未必愿意熔断。此外,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影响,“别人家的孩子能完成作业,自家孩子为何不能完成”或为不少家长在面对熔断抉择时的心理考量。如此说来,让家长为孩子出具终止作业的申请实属不易。只有家长们积极配合、相向而行,才有望让熔断机制落实到位,否则势必形同虚设。

实施熔断机制绝非只需令行禁止就行的简单之事,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保障措施跟进。比如,老师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提优补差,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延时服务作用,尽可能让问题在校内解决;课后作业要遵循少而精、精而活的原则,兼顾“吃不饱”或“吃不了”的两极情形。学生要专心听讲,力求学会弄通,家长要以熔断机制为抓手,引导孩子提升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培养孩子认真高效做作业和有序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