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务工人员除了看重薪资待遇,更注重工 作环境的亲和度与舒适度,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空间。这对如何吸 引和留住务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劳动午报》报道,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活动以“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为目标,自即日起一直持续至今年3月底。活动期间,将主要面向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受疫情影响滞留或主动留岗的在京务工人员、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帮扶群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特别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分类提供岗位推荐、创业服务等。
与北京市一样,在春节前后举办招聘会,以及开展帮扶就业工作,这在各地已成为惯例。但也要看到,由于存在外来工返乡就业等诸多因素,在不少地方,节后“用工荒”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吸引、留住务工人员也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必答题。
据报道,一些地方在启动“春风行动”、开展就业援助的同时,对接辖区内的重点企业,了解春节前后开工复工情况、用工需求和服务愿望,对招工意愿迫切、用工需求较多的重点企业提供定向服务;支持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以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寻找适合岗位,在用工服务中更加突出“人情味”等,这些做法值得推崇,但显然还不够,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方面,留住务工人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不能只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更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欠薪、虚假招聘、就业歧视、劳动环境恶劣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要依照劳动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不能重企业发展,轻工人权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观念与其父辈相比较而言,不仅注重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更注重用人方的人格品质、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令人欣慰的是,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各地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节日慰问,把更多娘家人的关心送到企业和职工身边。如有的地方向驻守劳动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过年补贴、发放住宿餐饮景点折扣券、电影书店免费券等,丰富职工春节文化生活,等等。
就此而言,各地政府和企业在做好“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的同时,需要对用工难、就业援助等问题进行长远谋划,努力为务工人员营造温馨和谐的用工环境,提高用工待遇,保障职工权益,打造能够吸引务工人员的人文环境,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地方和用工企业的认同感。这样,才会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春风”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