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公平公正,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特别是对于困境儿童,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有力的关爱措施。同时,有条件的个人和慈善组织也应尽力依法依规开展救助,合力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天。
据央视报道,1月4日,记者从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要统筹用好基层工作力量,寒假春节期间对本地区困境儿童进行一次走访探视。
困境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需要特别的关怀。国务院“未保办”要求各地寒假春节期间对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探视时,要重点了解儿童监护或委托照料状况、健康情况、寒假春节期间儿童去向和面临困难问题等。针对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要明确专人做好关爱服务工作,确保各类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保证儿童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关爱服务。笔者认为,为困境儿童送上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的关爱,彰显了社会文明和政府的责任担当。
困境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让每一名儿童都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各项制度政策,各地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困境儿童的保障力度,让困境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也要看到,对于困境儿童的关照,如果单纯靠政府部门的“大包大揽”,难免力有不逮,也难以满足各类困境儿童的现实需要。特别是面对各类具体情况不一,在心理、物质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发挥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必要。近年来,各地已有不少社会公益组织,在关爱困境儿童方面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帮扶路径,政府公共部门对此有必要加强引导与扶助。另外,也要为社会组织的运转创造条件,降低门槛,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如此才能尽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困境儿童社会保障体系。
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姿态,映照着其文明发展程度。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因地制宜将困境儿童分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和实现精准救助,为困境儿童织密织牢了“兜底保障网”。同时,各级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等爱心力量参与关爱困境儿童这项工作,值得推崇。
总之,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让困境儿童成长得更好,应成为全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