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过度留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之一,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之深恶痛绝。乡村振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是“材料一大堆、实绩一点无”的花架子。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环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面对“大敌”,直视顽疾,对损害党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问题和党员干部反感的“过度留痕”等现象,我们必须勇于斗争,敢于亮剑,较真硬碰狠抓整治。
坚定不移抓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根治之效不可一日而成。对此,我们要有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此次,《办法》明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执纪问责”,指出“考核工作应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出现频繁报数据材料、过度留痕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这就告诉我们要锚准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部署强化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紧盯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影响安全发展、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攻坚克难之志、用靶向整治之举,用久久为功之力,坚定不移抓好决策部署的落实,不折不扣保障政令畅通。
坚决有力抓监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还披上隐蔽性强、不易监督等“隐身衣”。对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扛起监督首责,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要在监督举措上下功夫,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落实,提升监督效能。要通过围绕乡村振兴全过程各环节,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制定监督意见,明确整治重点和措施,列出监督清单,确保精准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同时,要紧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循线深挖,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监督突破口,从核查问题线索中扩大整治效果,有力提升整治作风问题与腐败行为交织现象的效果。
坚持不懈抓体系。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持不懈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有的地方甚至反弹回潮。这表明,我们在作风治理体系方面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要花大力气推动构建有效管用的制度机制,筑牢坚固的作风堤坝。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哪里环节薄弱就整改哪里。要聚焦理论学习走形式、文风会风不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督查检查考核过多、重复报送材料和过度留痕等“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体系规范化、阳光化、科学化。要通过紧盯问题所在,深入分析整改,扎牢制度机制笼子,有效巩固拓展为基层减负的实效,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护航乡村振兴。
作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护航乡村振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敢于出实招、鼓实劲、动真格,剑指“过度留痕”等顽疾,用“全周期管理”理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实现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统一,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绘就新时代共同富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