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14日《贵港日报》报道,最近,由覃塘区人民政府和贵港移动公司联合打造的覃塘富硒米认养项目正式上线。该项目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探索稻田“云认养”新方式。
我市覃塘区出现的稻田“云认养”新景观,让笔者眼前一亮。这寄寓了人们对于农耕文化的精神依赖和情感认同。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稻田“云认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传递劳动的幸福是互联网阵地的闪亮风景。曾几何时,我们深知农耕之苦,以“洗脚上田”为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又以返朴归真为荣。但是,并非很多人都有实地回归乡村生活的条件。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我们要更加注重运用“科技+”的手段,在互联网阵地上推出一道道类似于稻田“云认养”的闪亮风景,通过传递劳动的幸福、简朴的作风、文明的行为等,引导广大网友向善向上,让互联网成为凝聚正能量之地,不断以各种网络的良好文明行为涵养新风正气。
理性回归农耕文化有助于养成质朴的情感。这些年来,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比如,对家教家风的认同,近年来尤其明显。这表明,对于良好民风社风的形成,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覃塘区出现的稻田“云认养”新景观,其实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稻田“云认养”在许多地方已出现。2021年10月,《钱江晚报》就曾刊载过羽毛球运动员王琳“云认养”稻田的报道。从更多层面上加强对稻田“云认养”的宣传和行为倡导,笔者认为,这样理性回归农耕文化,有助于更多群体养成质朴的劳动情感,能够持续助推全社会形成共同爱惜粮食、广泛尊重劳动的氛围,带动更多人自觉滋养良好品质,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科技赋能农耕文化拓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据报道,目前我市通过覃塘富硒米认养小程序,“粉丝”可线上认养稻田,按每平方米9.9元的价格支付费用,就可以通过贵港移动公司布设在乡间田头的“千里眼”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实时观看自己认养的水稻生长、稻米打包、稻米寄送等慢直播画面。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在农耕文化上回归的空间还很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的潜力也极强。我们要加大撂荒地的开发利用力度,要提升农户从事农业发展的保障度,要让“劳有所获、劳有多获”为现代农业注入活力。从这个意义来说,科技赋能农耕文化能够拓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解决好供需关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利好的引导方向。
丰收的田野是我们的“诗和远方”,收获的季节永远激动人心。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稻田“云认养”让生活更多彩。我们期待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绘画新景观,为我们开启更多身边的精彩,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