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社区公益托管因其带有“官方”色彩而备受关注。办好社区公益托管,要坚持安全第一和公益原则,同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托管质量,如此,社区公益托管才能行稳致远,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据新华社报道,从7月中旬开始,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辖区内的各党群服务中心(站)招募志愿者、热心老教师等,推出包括参观学习类、社会实践类、艺术兴趣类、亲子活动类等活动在内的社区暑期夏令营公益托管班,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事实上,近两年各地开展暑期公益托管服务已成常态。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成为历史。暑期一到,“神兽”出笼,对于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而言,如何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一直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官方暑期托管服务,由此应运而生。
去年暑假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解决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要积极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这无疑是一个风向标,就是要延续“官方带娃”模式。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暑期托管服务,是让孩子暑假安心、家长上班放心之举。暑期公益托管服务如及时雨,为双职工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包括社区在内的社会各界齐出力,解决了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令人欣慰。
暑期公益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在暑期有了放心去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泛,二是参与者热情高,三是活动内容丰富,四是社会反响较好。因此,暑期公益托管服务受到了普遍欢迎。
当然,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成为一个惠民工程,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尤其要倾听学生、家长和参与服务的学校老师的意见,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官方带娃”之路。特别要平衡好“托”和“管”的关系,坚持托管服务的公益性。只要用心尽力,暑期公益托管服务一定会办得更好,从而“托”起孩子们的安全快乐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