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网曝广西贵港一保姆在抠完鼻屎后,将鼻屎强行塞进1岁宝宝口中。视频显示,一女子躺在沙发上抠鼻子,随后突然将手指伸进一旁孩子的嘴里。11日,孩子母亲表示,从监控看到那一幕气得浑身发抖,孩子当天生病发烧还没好。目前,孩子家人已找了律师,准备起诉家政公司和保姆个人。12日,家政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保姆抠鼻子后已经把鼻屎弹走了,由于小孩近期感冒发烧,一直流鼻涕,保姆当时发现孩子鼻涕流到嘴里了,才用手去擦鼻涕。
对于网上这一段引发热议的视频,家政公司想要“自圆其说”实在太难了。可是,他们还真能够“自圆其说”——“保姆抠鼻子后已经把鼻屎弹走了,由于小孩近期感冒发烧,一直流鼻涕,保姆当时发现孩子鼻涕流到嘴里了,才用手去擦鼻涕。”这么一个说辞,还真的“有模有样”,一时间令人难辨真假。
回到事件本身,如果这个保姆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有基本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自觉,先把手洗干净了,处理好自己的“卫生问题”,再去照料孩子,这样,就不至于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不至于被家长严厉投诉,被网友群起而攻之。说到底,还是自身做得不到位,缺乏职业素养。正如有网友评论的那样:“太可恶了,保姆是个良心活,如果能提高保姆的文凭(学历)及就业资格,是不是能好一些。”
因此,就事论事,家政公司与其想办法“自圆其说”,还真不如在提升保姆的职业素养上下功夫,让“良心保姆”成为家政公司的永久名片。
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保姆行业必然水涨船高。家政公司要切实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在培训保姆的过程中真真正正抓职业道德、抓素质提升,严格把好准入关、培训关和出口关,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良心保姆”、“妈妈式”保姆。与此同时部门,监管部门应列出负面清单,把有不良职业行为的保姆列入“黑名单”,加大惩处力度,从惩戒上彰显震慑力。此外,社会各界也要聚焦婴幼儿成长过程,为保姆群体的继续教育和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为不断提高保姆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心保姆”应是家政公司的永久名片,优质服务应是服务行业的永远追求。消弥“妖魔化”保姆影响,提升保姆文明素养,强化优质服务形象,打造家政公司的永久名片,这是更多家庭的福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