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故事”,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文旅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日,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在数字化领域的重大应用。从2000多年前走来,“辛追夫人”可见可感。此外,敦煌、故宫、三星堆均利用数字化技术让众多文物活起来,也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触及感。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多数是静默观赏诸如陶瓷、器械、用具等静态的文物,鲜见“活灵活现”的文物复原、情境还原。而如今科技进步,让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特别是随着AI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愈加清晰起来、愈加精彩动人。
这次马王堆汉墓采用AI技术复原的数字人“辛追夫人”栩栩如生,似乎是从古代穿越而来:她呈坐姿,年龄约35岁,皮肤肌理清晰可见,毛发材质高度逼真。其服饰妆造根据出土文物1:1还原,体型体态甚至手部细节也依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时情况复原。
更让人期待的是,报道称“辛追夫人”AI智能体预计下半年推出,届时她会进行文物讲解和实时对话。如此看来,我们很快就达到了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与“古人”对视的境界了,我们正努力实现人与文物在真实时空的对话。过去世界的故事、现代世界的技术、未来生活的可能,这就是新时代博物馆能够给予我们的更多享受与收获。
AI“睡美人”让博物馆“活起来”。在新技术应用下,在现代科技加持下,我们已逐渐把枯燥的文物考古和展示从单向选择变为多向选择,从浅表直观展示变为多维立体展示,我们正走向“文物研究有温度,工艺复原有灵魂”的新台阶,正在推动文博事业吸引更多观众目光,让馆藏的精彩深入人心。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让我们的文明历史从静默的历史深处发出声音、映照清晰的镜像、讲述文明发展的变化,科学技术值得期待,AI“睡美人”令人称道,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富有文化气息、充满成功喜悦的作品。
科技用起来,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博物馆是巨大的宝库,文物是“会说话”的珍宝,我们要把科技与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发展等有机融合,讲好精彩文物故事,演绎精彩时空对话,延续现代技术奇迹,这就是让人期待的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