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答好基层减负的“必答题”

2024-04-0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谊军  

主持人语: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服务质量的好与坏、高与低,人民群众是最直接的感受者。为基层减负,目的是为了激励基层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

据3月29日《学习时报》报道,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下移”的改革实践中,责任和事权向基层扎堆转移,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处于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状态,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小马拉大车”,意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政府承担了超出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任务事项。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从“小马拉大车”的突出现象来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基层减负面临的难题,通过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答好基层减负“必答题”,为基层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破“繁文缛节”,刹住形式主义。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苦矣”。比如,基层反映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就包括“表海”“会海”泛滥、“打卡”“考核”一大堆、“痕迹管理”等无处不在。我们都知道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表海”“会海”中去,动不动就要接受各种“打卡”“考核”,每干一件事首先就要“留痕”等,形式过于繁杂,乐于搞形式主义,这必然极大地加重了基层负担,类似于不断地给基层干部“加绑”。因此,我们要更加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能精简则精简,能高效则高效,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考核导向,坚决刹住形式主义。同时,要对形式主义问题要及时发现、准确识别、精准研判、有效打击,敢于动真碰硬抓治理,坚决铲除滋生的土壤。

破“任性用权”,整治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种长期以来的“顽疾”,其重要外在表现是“任性用权”,根除“权力任性”需花大力气。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涉及制定文件脱离实际、层层加码问题,任性用权违规向群众转嫁摊派费用问题、在政务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等。我们要深刻认识官僚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根源,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挥以上率下作用,真正做到“裤腿沾着泥巴”去解决问题。同时,要强化监督,紧盯通过简单化、命令式工作方法给基层提要求、派任务等各种官僚主义现象,坚决做到一查到底、严肃问责。

破“欺下瞒上”,杜绝扭曲政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存在,重要“病症”在于扭曲的政绩观。因为政绩观不正,所以敢于欺下瞒上;因为政绩观不正,所以权力任性。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让“马”跑得更欢,“车”行得更稳更快,我们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所需所求,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公用权,在干事创业上带头做到走在前、作表率、当标杆,在问题解决面前做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真正让基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政策落实上,放在为民服务上,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基层减负在路上。问题在哪里,监督就在哪里,整改就在哪里,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发力,以清廉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答好基层减负“必答题”,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