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作家冯骥才在《老街的意义》中写道:“一个城市的街道,倘从高天俯看,宛如一株大树成百上千条的根须。城市愈大,其根愈茂;这根须其中有几条最长最长的,便是这城市的老街。”保护老街,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城市的根脉与灵魂。
据3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潮州古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常德河街……在地方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古城老街,就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费使用、工程建设规划、招投标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压实文化遗产保护责任。
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要看一看古城老街。古城老街是一座城市的时代印记,是历史文脉的重要外在体现。用好古城老街资源,讲好古城老街故事,擦亮这一张城市历史文化名片,能够让我们身边的“老地方”绽放新光彩,以其新时代新魅力增添城市生活的美好。
让古城老街绽放新光彩,要强化责任意识。城市要发展,古城老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让古城老街绽放时代的新光彩,有关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协同联动,增强大局观念,树立“一盘棋”工作思路,科学、准确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善于统筹抓总,又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强论证、实施等工作。进行论证要科学客观全面,开展保护与发展工作要扎实稳妥,确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绝不片面割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一体推进街巷街区、城镇格局、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协调共建共治共享,这样,才能够精心守护好我们身边的风景。
让古城老街绽放新光彩,要强化资源活用。古城老街的一砖一瓦都是会“说话”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载体。面对这样独特的优势资源,我们必须活用,让文物“活”起来。“活”起来的办法,就是要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切实加强管理,组织人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将古城老街与廉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融合起来,确保有效利用,让“活”起来的文物发挥教育作用,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比如,魏乃文是我市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是中国核潜艇导弹发射系统总工程师,去年以来,我市通过修缮魏乃文故居,将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等,融入骑楼文化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历史人文底蕴。
让古城老街绽放新光彩,要强化廉洁监督。项目要建设好,“廉”是最根本动力,也是最基本的底色。古城老街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与人民群众居住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精神文明供给需求息息相关。古城老街建设往往涉及项目审批、招标投标、项目资金、专项经费、工程质量等各个方面,要聚焦责任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紧盯重要环节,把廉洁监督贯穿于古城老街建设全过程。项目建设在哪里,改造升级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要推进到哪里,问题整改就要压实到哪里,要以强有力的监督,确保涉及古城老街建设高质量推进,做到阳光、透明、公正使用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老地方”能够讲出“新故事”,“新故事”焕发着强烈的历史人文气息。让我们更加重视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自觉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诠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更好地展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