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为古树名木“上险”是可贵的生态文明实践

2023-09-2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沈 峰  

主持人语: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路径。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9月20日《工人日报》报道,湖南是全国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之一,已认定古树名木24万株左右。湖南历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2021年颁发的《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制度,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目前,湖南各地纷纷推出政策举措,探索为古树名木“上险”。这既保障了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又减轻了财政的压力。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古树名木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除了不菲的商业价值与观赏价值外,一棵树更是一个生态聚落,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哪里的古树保护得好,也就反映了那里人们的生态意识强。目前,不少地方的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资金不足。湖南多地探索为古树名木“上险”,让每一株古树名木老有所“保”、老有所“养”,值得肯定。

进一步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底蕴,不仅要看辉煌灿烂的文物遗留,还可以从古树身上感受出来。古树沧桑的枝干和树皮上,蕴含着厚重、生动、形象的文化,古树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者。然而,一些地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还不强。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将古树名木视为桎梏;有的城市在规划定位中,移植古树违背树木适生规律,导致其不能移栽成活等,使那些古树名木最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实践证明,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还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今,古树名木与我们一同步入新时代,保护好这些“绿色活化石”,也有了更宽广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内涵。古树是城市的文脉,也是城市的记忆。从长远看,保护古树会对城市品质、市民幸福感和文化延续带来价值。愿意花大力气保护古树名木,恰恰显示出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保护古树名木,既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是对文化历史的一种传承。我们要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合力,增强广大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法律意识。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和实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就此而言,湖南多地探索为古树名木“上险”,初步构建起“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的保护管理模式,实现由林业部门参与救助转向商业保险主动赔付的转变,这样的措施是可贵的生态文明实践,值得推崇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