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做好“土特产”这篇富民大文章

2023-08-0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杏梅  

主持人语:本文是2022年度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行政院校) 系统重点调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边疆民族地区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ZDDY03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兹予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在希望田野上的“土特产”,既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振兴的殷切期望。贵港市坐拥浔郁平原,素有广西“鱼米之乡”美誉。全市优质稻米、特色果蔬、生态畜禽、生猪养殖、中药材、稻虾等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土、特、产”这三个字大有智慧,仍大有文章可做。

以“土”为本,开发乡土资源。一方水土育一地产业。有什么样的水土,播撒什么样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资源,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贵港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为此,推动特色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本市自然资源、政策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乡土资源创新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开发与利用。要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培育适宜本地生产的特色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业,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要挖掘乡村人文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品牌;要用好乡村政策资源,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资金、技术等难题与阻碍。

以“特”为魂,打造特色品牌。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近年来,贵港市富硒小龙虾、中药材、甘蔗、油茶等具有显著地理标识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普遍受到消费者青睐。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实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做好“特”字文章,要弄清楚本市“家底”,集中力量打造、提升一批“好中优”“特中特”“限量版”“错峰头”的特色产业品牌;要扎根本地,深挖产业地域生态和文化价值,厚植地域特色文化,擦亮地域特色产品金字招牌;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知名度和辨识度高的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一批被认可、叫得响、销得旺的农产品,把“特”的品牌价值持续放大。

以“产”为旗,做强产业链条。“土特产”之“产”,兴于融合、壮于规模、富于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做好“产”字文章,要转变观念,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产业融合更充分、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要实施精深化,构建全产业链条,从特色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去补足各个链条,让各要素各环节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外溢作用,使其收入多元化、效益最大化;要激活新业态,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做足“数字+”文章,创新“农业+”举措,以产业融合打造农业产业升级版。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还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立足“土味”“特色”“产业”三要素“苦练内功”,以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