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的提升。一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信息闭塞,不清楚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保障;养老服务不能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用好“互联网+”平台,有望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5月24日在京成功举办。论坛当日,“北京养老”Logo正式亮相,并现场展示专门打造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该平台及配套的App、微信小程序预计今年6月正式上线。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从宏观来看,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养老服务带来严峻挑战。而从微观来看,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居家或在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各地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床位,推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同时,出台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不过,信息不对称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的提升。一方面,一些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信息闭塞,不清楚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不能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民政局积极开发搭建全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打造集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管理、京津冀协同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及其App、微信小程序的上线,有望有力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在哪里可以吃上老年餐桌的可口饭菜,老年人通过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大大方便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都有哪些所思所盼,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哪些难点痛点,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平台一网打尽,真正把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
此外,针对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和使用智能手机,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然而,一些手机App适老化改造“走形不走心”,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普及率尚低,被不少老年人诟病。作为专业化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及其APP、小程序能否打造成为适老化应用示范样本,同样值得期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降低老年人应用数字技术的难度,保留线下服务途径,为老年人获取基本养老服务提供便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