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新时代检验党员干部的标准是忠诚、干净、担当。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会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树立新风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久久为功。廉洁奉公的重要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对于官员的最大期待,就是权力姓“公”,权力走规范化和阳光化之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谨小慎微方可树立新风,放纵任性则让公权形象抹黑。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我们必须紧盯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在“用权”上下功夫。
在“用权”上推动廉洁奉公,教育从严防线不可懈怠。新风正气之立,教育预防在先。教育抓得越严,意识树得越牢,思想防线绷得越紧,越不容易出现问题,“不想腐”的自觉就越发增强。因此,我们既要发挥勤廉榜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对表,也要发挥负面案例的警示效应,在警示上抓常态促长效。在全员教育上松一寸,在权力防线上懈怠一分,全面从严治党就会退一步。要通过着力抓好教育从严,营造“用权”阳光的环境,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在“用权”上推动廉洁奉公,监督从严意识不可缺失。“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人给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科学答案。“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风气正不正,官员廉不廉,政治生态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心中有“一杆秤”。监督从严意识体现在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诚恳地倾听和采纳,自觉接受监督,对监督批评听得进耳、放得入心、改变到位。同时,监督从严意识体现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把监督从严贯穿于“用权”的全过程,强化监督对权力的制约,让监督从严护航新风正气。
在“用权”上推动廉洁奉公,制度从严“口子”不可打开。风气之好,在于制度护航。廉洁奉公关键处是管好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只有将权力的“口子”守好,才能够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对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们不乏制度,甚至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已经形成了反腐的“制度墙”。制度不是摆设,制度更不能够沦为“纸上谈兵”,我们要在制度执行上抓得更严,让制度对权力的管控更加有力,在制度上要严字当头、一严到位,让制度既能够管当前,更能够管长久。
权力之重在于为民,为民之重在于尽责。在“用权”上推动廉洁奉公,我们要把权力始终置于阳光之下,置于“教育从严”“监督从严”“制度从严”全过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树立新风,保障行稳致远,让权力回归服务于民的应有之义,让为民服务彰显担当尽责,让担当尽责诠释绝对忠诚,让绝对忠诚换来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