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周日时评】温暖的乡愁 稳稳的幸福

2024-06-1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谊军  

据《贵港日报》报道,6月10日,桂平市大湾镇郁江畔人头攒动,在急促的鼓点声和呐喊声中,10支桨桡一起一落,10条“游龙”在江面上飞驰。大湾镇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正在举行,郁江两岸挤满了密密麻麻观看比赛的人。此前,央视以《广西文物溯端午·翔鹭纹铜鼓 羽人划船纹 贵港先民龙舟竞渡的最早印记》讲述了贵港文物与龙舟文化的故事。

身边的民风民俗,别有一番风景。端午期间,一场龙舟赛,说不尽荷城精彩生活,道不完村民群众的共同乡愁。从龙舟赛、端午文化与贵港各地村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机融合来看,这是值得我们点赞的“温暖的乡愁”,也是让我们感到自豪的“稳稳的幸福”。

温暖的乡愁,需要生动画面的有力诠释。乡愁挥之不去,却又是能够看得见的,是一幅生动的、进入内心与灵魂的画卷。比如,走进大湾镇龙舟文化,我们了解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沿江而居的船家村(今大湾社区船队)村民,以船为家自发划起了龙舟,组建起了龙舟队。可见,龙舟赛是一项当地人喜爱的体育比赛,也是大湾人深沉的乡愁。我们还看到,参加龙舟赛的队员,日复一日地训练,队员的手上长满了水泡,水泡又磨成了厚厚的茧子,皮肤也晒红、晒黑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因为,他们乐在其中,把龙舟运动看作自己值得骄傲的家乡运动。因此,我们在开展乡愁文化工作中,要留得住乡愁,就要有“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的意识,让乡愁鲜活起来,让乡愁故事成风化人,让一帧帧生动的乡愁画面植根于人们心中,从而增强人们的家乡自豪感。

温暖的乡愁,饱蘸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疫情期间,我们的文化体育活动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后,各项文旅活动持续升温,从中可见人们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比如,大湾镇随着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去年他们就向镇党委、政府提出重启龙舟赛事,而为了回应群众诉求,大湾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协调公安、海事、交通等部门,并筹集资金,确保端午龙舟赛正式重启,让大湾人一年一度的盛事有了落点,也让乡愁有了归处。由此可见,我们要积极回应群众声音,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出发,从熟悉的乡愁出发,了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强烈需求,顺应群众之所想、所需、所盼,让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为群众献上更多的精神文化大餐。

温暖的乡愁,需要行稳致远的有效保障。龙舟赛事是水上运动,又是较大型的群众活动,讲好乡愁是一个好故事,但是,也要注意全程的安全保障,严格防范事故的发生。比如,据媒体报道,今年的龙舟赛事中,有的地方就发生龙舟侧翻导致参与活动人员遇难的不幸事故。在这方面,大湾镇的做法是令人称道的。他们考虑到往年使用的木船磨损严重、行动笨重且不易保存,比赛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每个船队筹集到资金后,就托人从广东佛山拉回来5条玻璃钢的龙舟,坐着崭新、美观、轻便的龙舟,在江面上尽情享受“扒龙舟”的乐趣。从破旧的木制渔船到耐磨损的玻璃钢龙舟,这是大湾镇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更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当然,这也是他们注重安全保障的一个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愁,需要我们用心用力用情去经营、发展、传承,需要我们交出一份行稳致远、确保欢乐祥和的优秀答卷。

温暖的乡愁,稳稳的幸福。乡愁是我们记忆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是我们亲近自然走进家乡回归淳朴的“精神密钥”。让我们从温暖的乡愁中触摸生活的热度、感受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温度以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力量,团结拼搏,共同奋力建设美好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