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已经成为孕妇分娩的重要方式,其分娩安全性越来越高,对孕妇和婴儿的伤害越来越小,剖宫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行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作用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麻醉效果不理想,不仅会给产妇带来并发症,还会危及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剖宫产手术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
剖宫产的概述
孕妇经阴道分娩是自然分娩途径,分娩后能够快速地恢复健康,新生儿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而剖宫产则是通过对产妇的腹部进行切开,从子宫中取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剖宫产产妇的手术出血率、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概率要比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要高。同时,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系统功能要比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弱,其抵抗能力远不及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因此,孕妇在选择生产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无必要时,不要选择剖宫产手术。
剖宫产麻醉的特点
在孕妇剖宫产麻醉过程中,产妇由于胃肠道改变、器官移位的情况,造成胃肠蠕动缓慢,且子宫扩大会压迫胃,容易让产妇发生反流呕吐的情况;产妇肥胖易影响呼吸功能,出现呼吸气道水肿的情况。另外,剖宫产麻醉会让产妇的循环系统发生变化,产妇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周围性水肿、心率加快、心肌肥厚等情况,循环负荷加重,造成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剖宫产麻醉的方式
剖宫产麻醉方式主要分为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腰麻以及全麻四种。
损伤最小的为局部麻醉,只在产妇的腹部伤口处进行麻醉,没有对产妇的其他部位造成损伤,且麻药效果过后并没有什么副作用和遗留并发症。但是局部麻醉的疼痛感较强,如非特殊情况一般不选用局部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剖宫产手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式,它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隙。该麻醉方式很少会引起孕妇头疼,但在进行硬膜外麻醉前,孕妇需要6个小时的禁食禁水,防止在麻醉过程中发生意外。
腰麻则是将麻药注射到孕妇的蛛网膜下腔中,选择该麻醉方式的孕妇容易在术后出现疼痛感。
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全麻会对孕妇有一定的风险,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在剖宫产手术时,如果孕妇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选择全麻进行手术。
剖宫产麻醉常见后遗症
穿刺部位疼痛:目前在临床上的剖宫产通常会选择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一些孕妇在生产后会出现穿刺部位的疼痛感,尤其在活动时,会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对穿刺部位按摩热敷,疼痛症状能得到缓解。
头晕头痛:由于麻醉药物本身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孕妇剖宫产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产后需要对产妇进行血压监测,避免产妇脑血管发生意外。另外,由于麻醉过程中颅内压力下降也会引发产妇头痛、头晕,但是这种不良后果出现几率较少,产妇只需在术后平躺6小时以上,就可以避免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
产后尿潴留或者肠梗阻:一些孕妇在接受剖宫产麻醉后,会受到麻醉药物的作用,导致膀胱括约肌受到影响,肠道蠕动缓慢,便意感消失,可能出现尿潴留或肠梗阻。
双下肢麻木甚至活动受限: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在进行麻醉、穿刺时损伤了神经,或者麻药使用过量造成局部组织受损,或者血液循环障碍等,这种情况可以慢慢得到恢复。
剖宫产术后注意事项
孕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后,一定要卧床6至8个小时,主要是为了防止术后出血。在此期间,可以经常活动四肢,避免四肢血栓形成。产妇在术后应当尽早开奶,通过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其次,产妇卧床6到8小时后,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可以少量食用流食和半流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少吃多餐。另外,产妇在术后12个小时可以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尽早排气,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切口会出现疼痛,因此,产妇在哺乳时尽量选择侧卧方式,同时也要保持腹部切口处以及外阴部的清洁、干燥。(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麻醉科 黄广翔 薛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