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今年,平南县小吉星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安装总容量48万公斤的干湿谷仓,在夏季“双抢”期间利用“1+1”“1+1+1”全自动机械化烘干模式烘干稻谷600万公斤,实现营业额比往年增加48万元。
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每年水稻收割季节,稻谷晾晒难问题成为种地农民的烦心事。据了解,我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20万公顷,年产水稻13.352亿公斤,由于烘干设备不足,烘干机械化率仅为48%,全市每年稻谷烘干能力缺口达5.706亿公斤。对此,市农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1+1”“1+1+1”全自动机械化烘干模式,解决农民稻谷晾晒难问题,有效减少粮食损失,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市农机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1”机械化烘干模式即在烘干塔旁安装1个湿谷仓,收回来的湿稻谷在进入烘干塔烘干前先在湿谷仓放置1至2天,使用抽风系统初步冷却;待烘干塔第一批次烘干作业结束,湿谷仓自动进谷到烘干塔进行第二批次烘干,循环开展烘干作业。该模式可有效解决烘干高峰时期,稻谷由于未能及时烘干,在堆放过程中发热造成变质的问题,有效减少稻谷损耗。“1+1+1”机械化烘干模式即在烘干塔旁分别安装1个湿谷仓和1个干谷中转仓,收回来的湿稻谷先在湿谷仓放置1至2天抽风冷却,接着从湿谷仓自动进谷到烘干塔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将湿稻谷含水量烘干至18—20度后,自动存储到干谷中转仓,待水稻收割基本结束再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将稻谷烘干至标准含水量。该模式第一阶段烘干仅需6个小时,比一次性烘干效率提高3倍,在不增加烘干设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烘干效率。目前,全市已有15家烘干中心应用“1+1”“1+1+1”全自动机械化烘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