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5月9日,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公布2023年度第一批广西美丽幸福河湖名单,我市白沙河(凤谷村至武林水闸段)入选其中。这是我市建成的第15条(个)美丽幸福河湖。
近年来,我市河长制办公室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湖治理目标,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同治”为抓手,坚持统筹推进系统治理,推动河湖面貌和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建成一批美丽幸福河湖、水利风景区。目前,全市共有15条(个)河湖入选广西美丽幸福河湖名录。
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302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61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9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457提高至0.512,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量、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9年以来,我市每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等级。2019年,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自治区水利厅的验收,并获得自治区“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称号。2021年,市水利局因河湖管护工作成绩突出,获得水利部授予2020年度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因机关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又入选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评选的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2021—2023年)名单。
加强水生态保护,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我市坚持以“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为主线加强水生态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完成了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年达标;为全市708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明确管护红线。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在6个主要工业聚集区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工业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等多项举措,推动我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完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8套,有效降低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水体的风险。近年来,我市辖区内6个国控和6个区控地表水水质目标考核断面水质月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浔江、郁江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在全国337个地级市中保持排名前30。
加强水环境治理,筑牢水环境安全底线。我市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了平南县新隆河等6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从2018年起全市累计完成生态建设250平方公里以上。实施水系连通项目,其中覃塘区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获得中央、自治区配套资金1.92亿元,项目总投资3.18亿元,对鲤鱼江、樟木河等6条河流实施清淤疏浚,对鲤鱼江、定布河、樟木河等3条河流实施岸坡整治,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清淤疏浚总长50.87公里。推进河湖治理工程,总投资4.48亿元,实施西江干流治理项目(桂平段),目前已完成防洪堤建设6986米、护岸建设8905米、加固防洪堤4602米,建成防洪排涝闸涵8座、排水涵洞(管)20座,进一步提升我市防洪排涝能力。据统计,我市已建堤防工程65处,建设长度363.4公里,修建水闸工程20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