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我市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80万亩

2023-03-1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徐智坚   网络编辑:何美凡  

贵港新闻网讯 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80.8万亩,有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3月9日,记者来到桂平市石龙镇石山村石排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只见几条蜿蜒的水渠分布在一片片整齐的农田中,工人正在对渠道浇筑混凝土。施工单位贵港市华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勇军介绍,该项目共建设水渠14条,总长7380米,目前在建5条,预计3月底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可投入今年的春耕生产。

此前,石排屯这片3350亩水田的水渠规划效能落后,且年久失修,造成了早造易涝、晚造易旱等问题。桂平市结合实际,把该片水田纳入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随着项目的开工建设,该片水田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高效农田,大大改善了水稻种植环境。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刘钊扬介绍,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效补齐了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短板,让低洼低效、易涝易旱的水田变成高产高效的良田,实现从整地、育秧、插秧,到田间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率,为粮食丰产稳产提供坚强保障。

在港北区庆丰镇六松村,全长约6公里的水渠坐落在一片片高标准农田中,待达开水库放水即可引水灌溉,掀起今年春耕生产高潮。该村种植户邱棋周承包了约400亩水田种植水稻,深深感受到建设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他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引水不顺畅,主要靠抽水灌溉,机耕路没建好,运输极不方便,更别说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高标准农田建好后,灌溉用水可直接通过三面光水渠流入田里,机耕路宽敞又平坦,水稻生产效能大大提高,实现水稻亩产量增加50公斤。“下一步,我想再承包300亩水田,种出更多富硒水稻。” 邱棋周满怀信心地说。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去年以来,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工程进度的88.86%,排名全区第三,获自治区政府充分肯定。我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荣获自治区督查激励三等奖,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秋冬“三农”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据统计,我市有耕地面积391.48万亩,2023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1.1万亩、改造提升8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显攀介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我市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耕作条件更加便利,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流转土地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8个。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高标准做好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严格抓好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做好已完工项目的市级竣工验收工作,指导已验收项目做好建后管护,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的重要粮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