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我市法院根据自治区高院工作部署,全面铺开“示范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坚持“三个服务”“三个便于”“三个优化”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立足审判职能,聚焦乡村振兴、基层解纷、妇女儿童权益等,打造群众身边的“贴心法庭”,以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保驾护航。2021年以来,我市法院共受理案件1.5353万件,结案1.4609万件,结案率为95.15%。
聚焦“重头戏”,擦亮人民法庭“新名片”
去年4月,桂平市人民法院金田人民法庭被命名为全区第一批“广西示范人民法庭”的好消息传来,我市法院再次吹响创建“示范人民法庭”的冲锋号角。
受金田人民法庭成功打造具有多民族边疆地区特色的家事审判改革“金田样本”启发,我市法院更加注重挖掘本地特色亮点,力求打造出多个具有贵港特色的“示范人民法庭”。
第二批“广西示范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启动后,我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开展“人民法庭大摸底”行动,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了解当地特色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对近几年的案件类型进行总结,分析辖区案件特色特点,精准定位、重点打造。
覃塘区人民法院东龙人民法庭所辖3个乡镇均属壮族群众聚居地,壮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70%以上,该庭便以打造“双语法庭”为落脚点,组建壮汉双语审理团队。
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坐落于“中国羽绒之乡”“中国特色小城镇”港南区桥圩镇,便聚焦全国“温暖小镇”特色项目,打造“温暖法庭”特色品牌。
桂平市人民法院木乐人民法庭地处有着“中国休闲运动服装名镇”之称的木乐镇,立足商事纠纷繁多实际,努力打造“稳商、保商、服商”特色人民法庭。
覃塘区人民法院五里人民法庭以“红色”为底,创新“党建+红色司法”模式。
平南县人民法院大安人民法庭深度参与诉源治理,助推共建和谐、平安古镇。
……
秦汉古郡,千年荷城。在贵港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里,贵港法院各人民法庭扎根乡土、汲取历史养分,浇灌出鲜艳的“法治之花”。
打造“强引擎”,增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2年11月2日晚上8时,经过5个多小时的诉前联调,覃塘区山北乡某村的两户人家在东龙人民法庭法官、山北乡综治中心调解员、村中族老的见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这是东龙人民法庭联手“三老”开展调解工作的又一个缩影。
“三老”调解是东龙人民法庭探索筑牢壮乡治理前沿阵地的一个新举措,通过搭建“三老”调解联络站,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族老“三老”担任调解员,发挥其人熟、地熟、民情熟等优势,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事,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2021年以来,我市法院以创建“示范人民法庭”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多元解纷新机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诉源治理“大调解”格局,不断探索“法庭+”治理模式。
人民法庭紧扣市域、县域治理要求,不断健全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机制,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成功创建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审判+示范判决”的调解诉裁一体工作模式;法官与人民调解员、交警、乡贤长者等“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于道路交通一体化平台构建的“事故责任认定→保险核损→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网上立案”的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模式……
谱写“为民曲”,唱响司法为民“好声音”
东龙人民法庭“三老”调解室里,墙上的一颗颗“石榴”引人注目——工作剪影、调解案例、“三老”机制……一项项亮点举措嵌入其中化身为“石榴籽”。
“‘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殷切希望。我们想让各民族群众走进法庭时都有一种亲切感。”东龙人民法庭庭长梁倚志说。
正如在东龙人民法庭处处可见的代表民族团结的“石榴”元素、双语标识,走进五里人民法庭,则是可以看到传承着罗村革命先烈精神意志的“鲜红”底色。
一步一景,一庭一品。我市法院人民法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不仅仅是展现在营造浓厚的氛围上,更是落在行动上。
2022年10月9日上午,桥圩人民法庭在东津镇郑村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庭审结束后,法官现场开设相邻权普法讲座。“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审判模式是桥圩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工作上的又一探索。
壮汉双语巡回法庭、客家话巡回法庭、荷美巡回审判、板材巡回法庭……当前,我市法院已基本形成以乡镇中心法庭为主、巡回审判点为辅的人民法庭工作布局,共挂牌成立了23个巡回审判点、34个法官工作站。2021年以来,我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已超百次。
我市法院人民法庭巧借民族传统节日,以“赶集式”普法融入群众,2021年以来,到乡村、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0多次。
“人民法庭处在基层解纷的第一线、乡村法治建设的最前沿,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司法便民‘桥头堡’的作用,全力推动人民法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