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科技闯出养蚕新“丝”路

2022-12-1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杨小露   网络编辑:何美凡  

12月13日,记者走进桂平市白沙镇白沙村的桑海人家桑蚕养殖场,只见一排排蚕架整齐地摆满蚕房,工人正忙着给蚕宝宝投喂桑叶。一大把翠绿的桑叶撒进投喂设备,就听见一阵阵“嘶嘶嘶”的声音,不一会儿,吃饱了的蚕宝宝就慢慢地四处蠕动。

走进蚕房,一套多功能喂养机映入眼帘,两边靠墙安装的是机械自动化轨道设备,这就是陆仕源以及他的团队历时5年研发的“硬核”新机具——多功能喂养机,用以开启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养蚕模式。基地负责人陆仕源告诉记者:“传统全人工喂养的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所能照看的数量极其有限,现在通过机械化方式,可以大大减少饲养花费的时间。”

2013年以来,陆仕源依靠丰富的养蚕经验,经过努力,不仅成立了广西桑海丝业有限公司,还成了当地有名的养蚕“土专家”。传统蚕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低,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何以转型?何以突破?依靠新机具、新技术,推动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养蚕正成为陆仕源的首选。

“当时,生产设备、器具什么也没有,都需要自行设计和研制,再进行不断地优化、改良。”陆仕源的办公室里堆满图纸草稿,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根据具体生产要求画出来的设备图。5年来,陆仕源除了从书本上和网上学习相关知识,还向广西农科院相关专家请教,经常拜访蚕农取经。2020年,陆仕源团队研发的首台喂养机终于“问世”,经过不断调试,设备已成熟应用于养蚕产业。“在这1000平方米的蚕房里,用过去的方式需要6个人左右参与劳作,且需要花上2个多小时,现在最多3个人就可以完成,只需要20多分钟。”陆仕源自豪地说。

工厂化养蚕是多种技术集成的项目体系,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非常关键。以上蔟为例。上蔟是将熟蚕收集后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结茧,传统的手工方法效率低。“因此,自动上蔟是实现工厂化养蚕的关键。”在经过一次次改进图纸,一次次更新数据,经历数次的失败后,2021年,陆仕源终于造出了适合结茧并能实现叠式上蔟架。至此,从投喂桑叶、喷洒药物,上架吐丝等流程,全部可以在整套设备上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陆仕源组建一个以生产、技术、营销、培训及服务的专业管理团队。该公司一期桑蚕养殖基地35亩,位于桂平市大洋镇,已建成标准养殖车间4000多平方米,流转土地500多亩,带动超过120户农户;二期桑蚕养殖基地93亩,位于白沙镇,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养殖车间3000多平方米,种植桑叶300多亩,带动100多户农户。公司的蚕英缫丝厂有4组自动集丝生产线,年生产白厂丝100多吨,蚕丝被2000多张,年产值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