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在桂平市罗秀镇木村的法治文化公园里,法律宣传标语、法治文化景观随处可见,法治长廊、主题公园连成一片……木村小阳屯法治文化公园已成为村民学法、用法的法治文化游学点。
如今的木村,乡亲相处和谐、环境宜居宜业,变化从何而来?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贵港中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一盘棋”做出的有力探索。
“法”激治理新效能
走进木村党群政务服务中心,便能看到党建党群、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体法律四大服务窗口。随着“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功能的日益完善,村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通过驻村,我们能更快地走到乡亲们的身边,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发挥后盾单位的帮扶作用,助推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的提升。”贵港中院驻木村第一书记说。
2021年6月以来,驻村工作队抓住村“两委”换届、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等契机,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重要事项合法性审查等工作,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积极普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的法律法规。
为打造法治乡村,驻村工作队在建强配齐“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对村组干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此外,还积极联合村党支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打造法治乡村风景线,木村乡村法治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和谐木村、平安木村建设成效明显。
“调”出邻里大和谐
今年4月,正值春耕备种关键期,张大叔和李老伯却因相邻山林的边界问题再次来到村委。驻村工作队队员了解情况后,决定上门调处化解这起纠纷。
“村里土地纠纷多,我们与法院驻村的同志一起实地了解情况,一起分析缘由,法院的同志给大家讲道理,大部分纠纷都能化解。”村支书说。经过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的多方努力下,张大叔和李老伯的山林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这起山林纠纷的成功化解为驻村工作队处置同类型的纠纷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驻村工作队注重发挥村“两委”与村小组的联动作用,对可能出现纠纷的苗头先判断、登记,走访时陪老乡聊聊天,掌握各家的困难、矛盾、关系等,对纠纷的苗头做到事先介入、解决,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实现了对矛盾纠纷有“根”及时“挖”、冒“芽”及时“摘”,促进邻里关系大和谐。
乡村治理,法治为先。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驻木村工作队共协助村干部解决山林、水塘、田地等边界纠纷15起、相邻纠纷5起。
“法”润文明新乡风
帮扶之初,驻村工作队围绕木村基础设施短板多方奔走。在贵港中院党组的支持下,村委办公室改造了办公线路、配齐日常办公设备,木村的主干道安装36盏太阳能节能路灯,拓宽硬化道路,庭前院内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大变样。
新的村容村貌带来文明乡风,9月,贵港中院携手市妇联在罗秀镇中心小学木村分校成立贵港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暨校园法治工作联系点,并由两名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过硬的法院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司法联动教育,审判叠加预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在村址广场设置法治宣传栏,还配合贵港中院相关部门到村开展“法律六进”活动6次、法治讲座7次,带动20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到普及法治文化活动……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木村蔓延开来。